一个真正的村上春树(图)

  这本书是村上春树难得的一本杂文集,说难得,是因为全都是没有单独发表过的文字,并在每篇前附短文记述写作时的心绪。在这本书里,似乎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村上春树,抛却了曾经那种隐晦的表达,而直接直白的说出他对世界的看法。

  左左,本科在读,21岁

  虽然我是个喜欢读小说的人,但是却更爱读村上春树的杂文,因为总觉得他的小说不如杂文有趣,一如他本人的性格,低调、认真、不善言辞,绝对不是一个风趣的人,不过他自有一种一本正经下的冷幽默,而这种特质在他的杂文中更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老实说,《无比芜杂的心绪》不能算是村上春树最精彩的杂文集,但是却可以算是最“村上春树”的杂文集,比起《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悉尼!》这些主题相对集中、思想挖掘较深的作品,《无比芜杂的心绪》确实无比地芜杂,小品文、友情序、访谈录、致奖辞、专栏语、说创作、谈音乐、聊翻译、品作家、侃友人……几乎包罗万象。这也就意味着本书并非纯粹的文学作品,而是打上了村上春树标签的村上春树之书,换句话说,如果你读过一些村上春树的作品,对他非常感兴趣,你就能读出很多东西。

  正如村上春树自己所言“艺术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地表附近就有油层,会源源不断喷涌而出(所谓天才型),还有一种是非得挖掘到地下深处才能遇到油层。很遗憾我不是天才,只好孜孜不倦地挥舞鹤嘴镐,不停挖掘坚硬的地层。”我从阅读他第一本作品始就能感受到他并非天才型作家,而应该隶属于勤奋型,有极强的自制力和极为缜密的思维,并且带有强烈的摩羯属性,三十岁后突然想写小说了,就一路写下来,摩羯座的人大多对一件事情在某时生发出兴趣的话,就会一钻到底,并且始终如一。

  徐琪儿,国企员工,32岁

  尽管已经读过村上31本书,厚的薄的,喜欢的和不喜欢,却是第一次有和一个老了的人面对面絮絮叨叨说些旧事的感觉。他眼中没有你,并未将你当成一个听者,只是说他自己。

  甚至,连他自己也不说。

  开篇的几段令人动心不已,“解说”,说的是自己,是天地之间的空间。可惜刚刚开口,却已到了篇尾。“感言”部分,真的让人不太喜欢。喜欢的村上,是置身事外的村上,尽管这里有所谓“名篇”,还是觉得文字太稳妥,太周正。最喜欢“音乐漫谈”。这里的村上,是安静的,平淡的,有趣味的。老人一个,雅人一个。不问你喜欢不喜欢只管自己说,却说得让人想归乡、想辞世、想去旅行、想到海边听涛声阵阵。

  再翻过几节不喜欢,才到了觉得算是精华的“人物写照”。这里的文字,就像随意拿一段枯枝,随意在沙地上画画写写,毫无计划毫无想法,但无意之间,却是有“水静天高、鸟鸣山幽”的味道。

  想起两句中国话:浅溪绝时自有路,白云生处本无缘。

  网友发言

  @树上人:村上是一个很少接受采访的作家,也甚少谈论自己,是故作神秘也罢,还是天性厌恶这些也罢,都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所以,有日本报纸在韩国青年中调查最想见的日本名人,村上排名第二。当年安妮宝贝创办 《大方》的首发刊就是用了100多页的村上访谈和大量村上的照片作为嘘头,毕竟村上的粉丝还是和安妮宝贝的有部分重叠。而这本书,让我见到了神秘的村上春树的一个侧影。

  @廊桥:这个版本的这位翻译,给人的感觉就是让村上先生不断地吊书袋子,用了很多我们中国的成语、俗语什么的,也许他自己觉得翻译得很巧妙,很有学问,但完全变味了,而且很多原本有英文注释的人名、歌名,把英文都去掉了,看了一点实在看不下去。

  @刘姥姥:刚开始随手翻了几篇,觉得出版社有滥竽充数之嫌。读者难免会有怪癖,有人希望只看到美好的一面,所以即使是那些自己喜欢的作家写的书,也只读经典;而有人则愿意细致入微地了解自己喜欢的作家,他写的字条,甚至于纸篓里废弃的稿纸上的字如果能得到,也要惜之如金珍藏起来。我想村上的这本书适合后一种读者。

  uu:当我阅读这本书里面的村上春树的时候,总是会发现那么多地近似,这是我在其他作家身上很少遇到的奇妙现象,他的文学诉求、写作风格,甚至通过作品折射出的作家轮廓都那么清晰可见,与我自身对文学的表现、对人生的思虑有着许多的重合。

  本报记者 康少琼来源康少琼)

-----------------------------------------------------------------

以上正文预览由
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roll.sohu.com/20130517/n376200766.shtml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一个真正的村上春树(图):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表情
还能输入2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