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时期的唯美爱情

     对成功的作家来说,故事并非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作家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从七十年代开始至八十年代末,日本开始向“后工业社会”过渡,这是日本文学审美意识发生变化的年代。在多元并存的文学格局中,后现代主义曾掀起一股热潮,表现出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向后现代文学思潮的退却。村上春树的小说,对题材的驾驭和把握,多以后现代主义的视角,紧扣丰盈驳杂和变动不居的时代脉搏跳动,通过纷繁喧嚣的都会,结合对社会、人生的体悟,描绘出“团块的一代”〖注〗七十年代以来,在物欲横流、形而下的原始性欲的饥渴和性爱困顿下的情感困扰,生动地提示了当今社会中年轻人虽不乏迷失、困惑,但却拥有了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村上春树密切关注后工业时代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青年的心理和生命状态以及情感世界,记录了一幅幅现代都市情感图景,在后现代文学方面起到了借鉴示范作用。他的小说可以说大半依赖一种新的审美眼光和写作手法,探索小说艺术的特性和审美本质,并以修辞的华丽支撑作品的感情、人物、逻辑等小说艺术的基本生命体,使这种探索有了很好的参照。青春游戏的活跃因素,使学生的主题增添了不少生命的活气息,尝试用一种试验技巧来表达他们的都市情结,是通向现代年轻人精神探索的秘密花园的幽径。由《听那大风歌》(1979)、《一九七三年的弹子房》(1980)两部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寻羊冒险记》(1982)构成的三部曲,是他文学经历中异想旅程的出发点,具有都市时尚色彩的先锋小说。《听那大风歌》给予故乡、梦幻、传说与现实以生命、爱情、憎恨,告诉人们故乡是心灵不灭的存在,也是村上春树的文学资源,而书中人物浓重的梦乡之情又来自他在故乡中一段非常孤独的经历。主人公“我”和绰号“老鼠”的同学以及缺小拇指的女郎,个个慵懒、孤独。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思想新潮、大胆追求爱情的日本青年,他们的魅力不是阳刚型的,而是当前青年男女最喜爱的混合型;既惹人喜爱,又易见异思迁,是村上春树都市浪子的孤独魅力,多少折射出一点点社会文化心态的矫情。村上春树笔下的爱情,以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与灰色为主要色调贯穿始终,而每一个爱情故事无不以悲剧告终。

  《一九七三的弹子房》中的“老鼠”比《听那大风歌》更显慵倦。他从大学毕业便游手好闲,秋天同一位女郎邂逅,不久便同床共枕。然而,他们激起的情感波澜不久便销声匿迹。为了消除这无边的烦恼,遂同女郎分道扬镳,走向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涯。“我”在大学西班牙语讲师的协助下,终于在东京近郊一所养鸡场的冷冻车间找到,这时,“我”的失落感变得愈加沉重,展示了现代“都市虚无”的主题和“隐忍淡泊”的风格。

  《寻羊冒险记》以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为基本结构框架,是一段曲折奇异的浪漫冒险故事。主人公“我”在日本右翼巨头的秘书的威胁与恐吓下,在长着漂亮耳朵牵动他心扉的女友陪伴下,风尘仆仆去北海道,寻找刊登在“我”创办的杂志上的一张照片中,带有星形徽记的绵羊,如逾期找不到,“我”就会被置于死地。小说类乎寓言故事,主人公开始闯入另一个虚拟的童话世界。神秘而恐怖的气氛笼罩了一切,村上春树的笔将两个世界连接在一起:一个是真实的日常世界;一个是超自然的鬼怪般的世界。他把这两个世界都写得出神入化,亦真亦幻,让我们不仅看到真实的变形,而且还看到因变形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喜剧。村上春树把生命力同某种野性的事物进行对比,把人性的阴暗面和兽性进行对比,在充满悬念的故事中反思人生的经历。

  文学之所以能够以其永恒性超越现实生活,一种既是现实又不是现实的似是而非的超越为此打开了空间,所以作家能感受到的世界,就是在常人看来显得既奇特又新鲜。作家是用自己的眼睛开拓人类的视野,用自己的生活积淀丰富了人类的体验。这种似是而非的超越,正是村上春树存在着并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

  对成功的作家来说,故事并非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作家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作为文学三大永恒主题之一的爱情,既给人以温暖,也装饰着人类和历史。读者的不满足再加上强烈的期待感,良好的机遇与媒体的炒作,使村上春树的作品一直以它的浪漫情怀吸引着无数憧憬爱情的年轻人。他的每篇小说的主题都是围绕着爱情展开的,让人感觉在这个时代,爱情好像长了翅膀的蝴蝶,今天可以飞到你家,明天又飞到他家。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里,每一天每一秒都在上演爱情故事的开始和结束,剖析了当今都市青年对待爱情的种种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的沉淀与伤痛的感情经验,形成其创作的感伤风格悲剧色彩,独特、本色的个人风格也日趋成熟与完美。正在远去的牧歌式的诗意被村上春树记录在1987年付梓问世的长篇都市情感小说《挪威的森林》,把渡边与直子之间的情感故事演绎得如此细腻完整。这种令人神伤凝思的爱情故事,令人不无久违之感,从风格到内容更符合读者的欣赏口味,不仅风靡扶桑列岛,也引起一衣带水的中国读者的兴趣。无论日文版还是中文译本,一经推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断增印再版畅销不衰。光景是1998年,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在广州召开第四届年会,漓江出版社汪正求要我推荐一本日本既有艺术价值,又有经济效益的小说,并由我翻译,我脱口而说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却表示我当时正在执笔专著,对翻译封笔久矣,乃推荐林少华译,他们异口同声要我写序,哪知此书一经推出而不可收拾,截至目前村上作品几乎全部译出。

  一部佳作,无论故事和结构如何具有匠心,但能否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的行文感觉和独到的故事氛围,似乎更为重要。《挪威的森林》中的两对男女,四场恋爱,两种结局,诠释的是千万男女在爱情轮回中,为之疯狂的那一份“缘分”,演绎了一个荡气回肠的感情经历,一段夭折的大学校园恋情。从小说的故事角度上,作品一再着意刻画故事发生的背景,把对后工业都市化中的孤独情愫化得悠然自得。书中对直子置身疗养院自然风光的大段描写,与其说是观赏景物,不如说是以一种剪影式的文化背景凝聚疗养院的旖旎风光,更具有如诗如梦的意境,出色地烘托和渲染了直子心中渴望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的心灵世界;而视觉中的世界是心灵世界的折射。这个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梦,正是这现实世界与梦的世界的对立、纠缠,显示着直子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灵魂挣扎的凄苦,最后以毁灭自己来完成人生苦旅的规避,是内心压抑的一种“悲哀”的转化,精神的幻灭。在小林绿的反衬下,直子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挪威的森林》表明,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交织着来如天坠去如电逝的灵与肉、情感与冲动的描绘,所表现的是后现代时期爱情在青年心目中的位置。在这座曾经给男主人公带来挫折的城市废墟般的氛围里,在浮躁的生活经历了一次心灵触动后,他第一次读懂了城市,并由此而感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从意象上看,村上春树写得清丽之极,文字表达上比较平易,他那韵味独特的文笔,像一滴滴清澈的泉水,浸润着读者的心灵,却是充满着悲凉之思的,令人感受到村上春树唯美的艺术追求。

  采取多重叙事角度和情节结构,娴熟运用后现代的象征手法和丰富的神话行文走笔收放自如,引经据典左右逢源,对小说文本的无限可能性进行前卫性的试验,也是村上春树小说的一个特点。他的第六部长篇小说《跳吧跳吧》(1988)以人与人性为情感诉求点,采取多重叙事角度和情节结构,随着故事时间的推移,渐渐融汇在一幅世纪末无序情怀中的人文图景中。主人公“我”的中学同学五反田,在影视界越是春风得意,便越发产生失落感,他因婚变而名声大噪,又终因杀死高级应召女郎,为逃避法律制裁投海而车毁人亡。故事情节删繁就简,给人以春风拂面般畅快淋漓的感觉。

  新的文学生命,在于新的意识移植到新的艺术有机体中。村上春树的小说,从题材到表现手法等方面,既在总体上反映了近年来日本文学创作探索的深入和艺术格调的变化,也展现了表现方法的发展和创作个性的改变,可以看作纯文学的又一前景的新曙光。村上春树本人也承认,他同日本文学传统联系不多,信奉和崇尚的是美国当代作家司各特菲兹杰拉德、莱蒙德钱德勒、杜鲁门卡波特、厄普代克等,并大量翻译了他们的作品,深得神髓。他说,他读了二十遍菲兹杰拉德的《冬天的梦》和《再访巴比伦》,“只有他才是我几年来的老师、大学和文学伙伴”。村上春树从他那儿学到“小说就是人生”。评论家认为,《听那大风歌》的文体是翻译小说的文体,村上春树承认是受了科特冯尼格特较深影响。此外,村上春树的精致还表现在他对音乐的使用上,得心应手地大量插入当今欧美的先锋音乐,表现出他的优秀音乐品味。

  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人物的行为举止,情感的起伏跌宕,无不与日本经济的高速度发展紧密相连,具有浓郁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华丽的现代都市,它的真正主人却在华丽之外。村上春树的崛起,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即将逝去,另一个时代接踵而来。

  〖注〗战后日本生育高峰时期诞生的一代人,由著名经济小说家屋太一命名为“团块的一代”。这批人在入小学乃至大学、找工作和提拔等问题上,特别是60年代末期的学生运动中,因人数过多而给日本社会带来一连串问题。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后现代时期的唯美爱情: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表情
还能输入2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