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乌鸦的少年
十五岁的少年田村卡夫卡幼年遭母亲遗弃,和身边惟一的亲人父亲又关系紧张。不知父母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过节,那父亲竟然诅咒儿子终有一天会弑父娶母,成为俄狄浦斯的现代版。为了逃开被诅咒的命运,田村卡夫卡决定离家出走。为此,他作了积极的准备。用功读书,学柔道,坚持锻炼身体,努力成为世上最顽强的15岁少年。
他挑选15岁生日作为自己出发的日子,为此准备了足够的粮草。目的地高松市看似随机决定的,却不料就此走向了神秘的核心(再怎么走,我们也逃不脱命运的安排)。高松市甲村图书馆,宁静致远的私人图书馆,敞开怀抱收容了举目无亲的少年田村卡夫卡。在这里,少年遇到了图书管理员---患有血友病的清秀好大岛和端庄优雅的中年女子---馆长佐伯,并被这俩人超凡脱俗的气质深深吸引,当了解到她俩扑朔迷离的身世时,少年竟怀疑佐伯就是遗弃自己的母亲,而大岛则是被母亲带走的姐姐。对于少年近乎疯狂的假设,佐伯态度暧昧。一天,少年发现自己躺在陌生的地方,身上满是血迹……几天后通过电视新闻得知他那位雕塑家父亲在同一时间在东京的工作室内遭人杀害。与此同时,一个目不识丁却通猫语的老头在向警察报告自己杀人致死却遭到嘲笑后,也收拾好行李向高松进发……
村上春树的新作《海边的卡夫卡》比《挪威的森林》走得更远。《挪威的森林》描写了一个世外桃源阿美寮,主人公在靠近阴阳边界地转悠了一圈,而《海边的卡夫卡》中不仅有一个世外桃源甲村图书馆,主人公更是到时光隧道走了一遭,隧道的入口位于森林深处,门口守卫着两名身穿帝国陆军野战服、手持三八式步枪的日本士兵,在那里,少年见到了死去的佐伯……
整篇小说充满了隐喻(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大的隐喻)。比如图书馆,每个人的脑袋里都有一个类似图书馆的房间来存放记忆,为了了解自己内心的正确状态,我们必须不断地制作“图书检索卡”,也需要时常给头脑中的“图书馆”清扫、换空气、花瓶换水,每个人永远生活在自己的“图书馆”里。再比如乌鸦,在捷克语中“卡夫卡”就是乌鸦的意思,布拉格人习惯以“卡夫卡式的”来比喻生活的荒谬,而日本自古以来即视乌鸦为灵鸟,以其叫声占卜吉凶,东京又是一个多乌鸦的城市,少年于是起名叫卡夫卡。一切都没有明明白白的答案,因为小说主人公是个15岁的少年,少年们的灵魂正在四处游移而不是固定于一个方向,他们的身体正以迅猛的速度趋向成熟,而精神仍在无边的荒野中摸索、困惑和徘徊,如果没有人对其敞开温暖的怀抱,伸出有力的双手,他们就有可能堕入被诅咒的命运,随波逐流。和村上春树塑造的那些普通又特立独行的中青年一样,他笔下的少年也是平凡而又与众不同的,就像海边的卡夫卡---这个世界上最顽强的15岁少年,义无反顾奔赴遥远的地方,在成人世界中跌打滚爬一番后重又回到原先的生活轨迹,开始一段新的人生里程。
主要人物
性格索引
田村是其真实的性,卡夫卡则是少年自己取的名字。这也是村上惯用的手法,一脚踩在坚实的大地上,另一只脚却在虚妄的世界里晃荡。意志坚强的少年决定,喜欢也好,讨厌也好,要把书上的东西一点不剩地吸进脑袋,至于保存什么抛弃什么,日后再作决定---独特的思想很像《挪威的森林》中的渡边,近乎洁癖地整理房间、做家务又有“敢死队”的影子。少年在“时光隧道”中观看好莱坞电影《音乐之声》时感叹,要是成长的过程中有玛利亚这样的人伴随该有多好,替所有的少年说出了心声。
走进甲村图书馆那古朴优美的日式庭院,总能够看见借阅台上坐着一个偏瘦的漂亮小伙子---白色棉质衬衫、小眼镜,额前垂着长长细细的头发,活脱脱弗朗索瓦·特吕福黑白电影里的形象。图书管理员大岛,虽身患血友病而被主流生活遗弃,却自得其乐地在偏远小城的私人图书馆里工作,因坐拥书城而培养了馥郁的才华与超凡的气质,他坦然承认自己是以男性身份生活的女性实体,其中有生理的原因也有思想意识的原因,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一个人必须真诚地生活,对他人,对自己。
目不识丁的孤独老人,在城市人群中显得弱智无能,却能与猫沟通、和石头讲话,在没有人的世界里充满了灵气。年少时遭遇二战,一次意外事故让他失去了记忆,也丧失了读写能力,长大后成为手工艺人,与世无争地生活着,思想单纯,心地良善,从不怨天尤人。就是这么一个最最简单,对人对事抱有敬重态度的老人,却能够改变周围人对人生的看法,那些在世俗社会中浸淫太久的人,那些老于世故的人莫不借他的眼光看到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一个叫乌鸦的少年: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