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如何捕捉新一代的无奈
自《挪威森林》开始,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在日本、港台、新马等地都掀起一股奇特的“村上春树现象”。他是如何捕捉新一代的无奈、雅皮的生活缩影,及如何让他的读者群保持年轻呢?还是由他亲自现身说法吧。本来村上有意参加台湾的国际图书大展,但随兴的他临时取消了行程,台湾《时报周刊》在东京与他进行了一段专访。
曾在美国进修的村上春树其实对自己的国家不甚了解,直至1995年1月发生阪神大地震,接着发生沙林地下铁事件,他当时才想到立刻赶回日本,想多了解自己的国家。回到日本后,他便着手写《地下铁事件》,访问了被害家属。这也是村上春树的第一本非小说报道文学。
村上春树是好奇的,对人有一种莫名的兴趣。他说:“当时在同一班电车的那些人,他们事后过着怎样的日子?可以采访到这些受害者,也许不能说‘很高兴’,但我当时确实是很兴奋。在采访中,倾听那些受害者家属的痛苦,分担他们失去亲人的悲哀,让我也因此得到不少感动,对于人的悲伤有更深的体会。”
村上春树虽是国际著名的小说家,但也有不少人拒绝了他的访问,使他有了这般感触:“如果是美国人,他们可能很愿意对自己的受害经验发言,但日本人对于自己的受害通常宁愿隐藏起来……譬如,有一个年轻女孩原本答应了我的访问,但后来因为家长认为不宜讲太多,‘以免影响将来结婚找对象’而拒绝我的采访。”
打开内心的抽屉
以报道文学的形式写了这起真实事件,村上春树认为他只是代替别人写出他们的感情,不是代替他们下判断,他只想让那些人自己说话,并让阅读者自己去下判断,结论不是作者应该下的。
近50岁的村上春树虽已不年轻了,但他一直都对青少年的想法和观点很感兴趣,也采访了奥姆真理教的年轻信徒。村上春树坦言,他自己也不明白他的作品为什么会对年轻人有那么大的魅力,他归结为也许是他一直做运动,过着有规律的生活吧。
与大多数日本作家不同的是,村上春树并不喜欢日夜颠倒的生活。他认为写小说需要集中注意力,以及持续意志力,作家是相当需要体力的工作。为了避免发福、保持正常体重,村上春树每天都游泳、慢跑、骑脚踏车。
村上春树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现在我的写作不是因为身边有个事件,还是突然有个奇想而开始创作。在写《发条鸟年代记》时,开始只有一个小轮廓,有个人物。至于要写成怎么样的小说,我完全没有任何的设定,我只是一直写,故事就一直发展。简单地说,我写小说就像在说故事,开始有个起头,后来因听故事的人发问而引起说故事的人联想,结果故事的内容发展是原先自己无法想象的,结尾也跟开头有很大的差异。基本上,我写小说没有特定的方向或规模,更没有任何的主张。”
他又说:“我认为每个人只要活了几十年,都会留下自己的记忆影像。差别只是在多数人是乱七八糟地放在心灵抽屉内,若请他们把自己的记忆影像整理出来,他们可能会觉得不知如何着手。而我的小说,只是把内心的抽屉一个一个打开,把那些应该整理的整理好,又把那些能让大家起共鸣的东西以文字表现出来,呈现给大家而已。因此,刚开始着手整理时,其实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会有什么东西跑出来。”
那么村上春树是怎么看待描写风景的文字,制造逼近真实的景象令读者陷入想象呢?他说,他不会为了描写情景特地去现场拍照,然后依着照片描绘。他说:“我是把真实的东西全都丢掉后,依脑海浮现的记忆重新描写新的景象,这样产生的景象会比真实存在的更真实。”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村上春树---如何捕捉新一代的无奈: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