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别人贴在别处的仿村上作品.[转帖]
Victor (2004-03-16 22:28:00)
顶部
|
返回
|
村上春树的森林
再袭面包店
--------------------------------------------------------------------------------
[朋友约稿写一篇有关村上的书评,可想啊想竟成了一篇小说]
四月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在温暖的阳光下看书。
那是一个工作日,就在醒来的一瞬,我看见了窗帘的窄缝里透进的明媚春光,和漂浮在阳光里的尘埃。与积聚在物体表面的尘埃不同,这些尘埃是轻逸而悠闲的,似乎在某一种节奏下舞蹈,于一个又一个转身间闪出眩目的光芒。于是,我没有像往常一样伸手去按床边的闹钟,而只是在脑子里撇开一切声音和一切背景。我滑进了生活的另一个轨道,顺着那道阳光,走进了附近的一个小公园。
公园很小,其实从我的公寓阳台,就可以俯瞰到她的全景:中间一座小山,顶部有一个长方形的玻璃屋,玻璃屋里养着一些叫不出名儿的花花草草;小山四周是几个下沉式的花坛,呈现出简单的几何图案。而我,就是在那间温煦的玻璃屋里,晒着暖和的阳光看书的。
“这么着,现在我一思索‘为什么我此时(这么巧而又巧地)待在什么罗马呢?’周围所有事物便变得百思莫解。当然,若顺着迄今为止的经纬找下去,还是能够找到相应的证据来证明‘自己身在这里’的,但上不来实感。纵有千万条理由,也无法让自己觉得身在这里的自己和我认为的自己是同一个人。换个说法,就是‘其实我不在这里也是未尝不可的’。说法诚然不得要领,但意思你能领会吧?”当我的目光在这些似乎要跃出书本的字里行间游走的时候,我发现了书上的影子。那不是我的影子,那影子有点儿虚幻,但又确确实实在那儿。根据我的理解,唯有真实存在的东西才可能显得有那么点虚幻的。
于是我回转过头。她就在那儿。描述是事后的作业,就在那一个时刻,真正看到的难免有限,所谓的初印象就是指在那第一眼里,你看到的东西。我首先看见的是她淡红的唇,薄薄的,湿润的,有一种欲言又止的味道。接着不可避免的便是目光的接触,她的眼是明澈的,是“由于过于透明,感觉上无法把握远近”的那种明澈。她没有笑,只是含糊地发了一声“唔。”
她没有走开,不然我将把开头改成“四月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在罗马公园同一个百分之百的女孩擦肩而过。”还好,她没有走开,不然也许这个故事将不会发生,或者以另外一种缺少乐趣的方式演进。这就像我经常玩的一种台球游戏:台球桌上有圆形障碍物,一个被击出的台球沿着一定的轨迹运动;而稍稍移动一丁点儿台球的初始位置,以同样的方向击出台球,几次碰撞以后,两条轨迹便再也没有什么关系。科学家们把这种初始状态的微小变化将导致后来的变化随时间指数级增长的现象称为“初条件敏感依赖性”。而这个故事之所以发生,恰恰在于她没有走开。当然,她也没有走近。只是:我们恰好都在那里,而且我们的目光相遇。
我努了努嘴,示意她坐下。我注意到她的左手拿着几张类似房屋图纸的东西,右手捏着一支铅笔。她静静地坐下,仿佛结识很久的样子。我没有问,她便没有解释。我们就那样沉默了几秒,于是我放下了手里的书,话题便由那本书开始。
“看过麽?”(我扬了扬手里的《斯普特尼恋人》)
“没有。不过我买了。”
“买了为什么不看?”
“因为不舍得。”(听得我心里暗暗称奇,居然还有这样希奇的回答。)
“有什么不舍得的?”
“因为怕看完,又因为喜欢。”
“看完可以再看啊。”
“那感觉是不同的。”
她的话总是不多,在我们此后的几次见面中,她也是那样。浅浅的笑,短短的答句。那不是一种漫不经心的短,那种短是留有余地并且意味深长的,甚至会让人觉得用短或者长来衡量一个人的言语这本身便是错误似的。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知道了关于她的很零碎的事:比如喜欢Ritter Sport的巧克力,去Starbucks总是会买一杯Grand Mocha,一天隔一天地洗头发,喜欢Sara Lee的蛋糕;又比如讨厌别人叫她小孩子,讨厌使用“小资”这个词,讨厌在吃饭的时候听任何种类的音乐...... 可我还是觉得,这些零零碎碎的爱和讨厌即使是她的生活,也只是她生活的表层。其实,我还是不了解她。所以当那个晚上,她拿着第一次我们见面时手里的那几张图纸,和我谈起那个“再袭面包店”的计划时,我倒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惊讶。
“为什么是再袭?”
“因为已经有过第一次了。”
“什么时候?”
“上个礼拜。”
“结果?”
“那是一次想象中的袭击。”
“想象中的?那不能算的。”
“唔......其实也没有什么不一样。”
最后一句,她说得有点像自言自语。不过很快,她便摊开了手里的图纸,表情也认真了起来。那是一张精细的图,充满了几何的美感。哪里是门,哪里是墙,哪里存着面包,都一一小心地标着。“对于我们来说,墙,便是门。”她指了指用桔红色水笔标示的一面墙,那是可以从面包店右侧的一条弄堂迂回接近的地方。那堵墙里便是面包店的烘烤间。“我们深夜11:00从这儿进入,有几块砖是松动的。”她并没有征询我的意见,便把参加这个“再袭面包店”的行动主角变成了“我们”。当然,这时候我是不好退缩的,因为“我们”这个代词自有它神秘的力量。
故事开始的时候,也是故事结束的时候。在那个月朗星稀的夜里,我和她走进了那条小弄堂。虽然是在想象中演习过的场景,可事实上操作起来,还是惊心动魄的。我们先是遇上一个上夜班的大叔,又碰见了一个刚刚出门的古惑仔,幸运地是:接近那面前墙的时候,整个弄堂恢复了空无一人的状态。我们按照预先的设计靠在墙上佯装接吻,同时摸索那几块据说松动的砖。一切都和她标在图纸上的一样,而此前,我其实是不那么相信有这几块松动的砖的。
“你怎么知道有这几块砖的?”我小声问。
“上次袭击的时候弄的。”她小声答。
“想象中的那次?”
“唔。”
我们挪开了那些砖,仿佛在做一项谙熟以久的工作。我先帮着她进去,然后自己跟了进去。我们熟门熟路地找到了面包,她拿出了准备好的布袋,把面包一个一个地收了进去。她看上去一点儿也不惊慌,根本不像是在偷盗,而是在盘点一样。就在这时,灯却意外地亮了。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站在我们面前。
“来了?”他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
“唔。”她说。
“你是谁?”我忍不住了,只好壮着胆问了一句。
“村上春树。”
这时,我看见他变成了一张黑白照片,重新回到了我床上那本书的扉页上;她,一转眼成了无数细微的灰尘,在那明媚的光束里继续着她的舞蹈。 而我,按下了床边的闹钟,想着上班又要迟到了。
Victor (2004-03-16 22:33:00)
顶部
|
返回
|
村上春树的森林
感觉有点头重脚轻,结尾仓促.
毕竟业余作者,可以原谅.
不禁感叹,能熟练使用汉字的人太多了.模仿村上(或林少华)到乱真地步的也大有人在.
就是说,想象力丰富的能写出有趣譬喻的人很多.
我们到底缺什么,才不能成为村上呢?
或者说,成为一个较成功的自己.
而"成功"又太模糊,我月考进了年级前五名,就感觉很成功了.
啊~
鱼三 (2004-03-17 22:31:00)
顶部
|
返回
|
村上春树的森林
我们按照预先的设计靠在墙上佯装接吻
...................................................
有意思.
bee (2004-03-20 20:41:00)
顶部
|
返回
|
村上春树的森林
哈哈
Victor (2004-03-20 20:51:00)
顶部
|
返回
|
村上春树的森林
QUOTE:
以下是引用
bee在2004-3-20 20:41:10
的发言:
哈哈
就这么一句啊,真失望。这可是精华贴亚。
有名的坏蛋 (2004-04-11 0:01:00)
顶部
|
返回
|
村上春树的森林
对话不行..村上的对话才是招牌...我觉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11 0:01:39编辑过]
白夜 (2004-04-11 0:54:00)
顶部
|
返回
|
村上春树的森林
最欣赏这篇文章的地方就是这“头重脚轻”。
水边雨 (2004-07-22 14:16:00)
顶部
|
返回
|
村上春树的森林
不错,不错,很像.不过从感觉上还是分辨出来了
陈灵 (2004-07-23 21:43:00)
顶部
|
返回
|
村上春树的森林
顶了再看[em05]
十月的may (2004-07-26 17:12:00)
顶部
|
返回
|
村上春树的森林
同样喜欢Ritter Sport的巧克力
lynn. (2004-07-30 0:38:00)
顶部
|
返回
|
村上春树的森林
呵正好在啃着ritter sport的酸奶巧克力
卡休 (2005-03-28 23:00:00)
顶部
|
返回
|
村上春树的森林
果然每次看完喜欢的书都很羡慕还没看的拿到村上和安达充的书都不舍得看
失语症患者 (2005-04-3 0:02:00)
顶部
|
返回
|
村上春树的森林
仓促并且过于讲究意境,而文字因此跟不上了.
小道 (2005-04-3 2:57:00)
顶部
|
返回
|
村上春树的森林
“别人贴在别处的仿村上作品”唔。。。其实我觉得,若论起仿村上我们这里才高手如云甚至我认为,这篇东东本身就是楼主写的[em07]
Lion (2005-04-28 1:29:00)
顶部
|
返回
|
村上春树的森林
但是,看上去.也是很不错的.不知道为什么,有一段时间没有办法再看村上的作品了......
(C)
村上春树的森林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