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四品[原创]
 黑色卡夫卡 (2003-08-20 17:23:00)顶部 | 返回 | 村上春树的森林 
 品。就是物品。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之动情的物品,即所谓的爱好。而我生活中也有我相当重视的四样东西:音乐、小说、电影、足球。

品。于我而言,还有‘体察’的意味。体察好坏,体察优劣,即所谓的品位。我便在其中品味音乐,品味小说,品味电影,品味足球。为之动容,为之疯狂,为之沉浸。从中体察每样东西在我生活中的性质,寻求其给予我的各种感官满足和心灵慰藉。

〈一〉音乐

音乐于我便是阳光、空气那样必需。这并非有任何的夸张之势,事实上从很小的时候,小到几乎还不懂音乐的含义的时候,自己已然养成了听音乐的习惯。大约是在四岁,因为妈妈当时还是个年轻的女人,仍然是追求流行事物的年龄,所以家里时常有邓丽君、徐小凤的歌声充斥耳朵。我就在这样的熏陶下(也许对音乐的需求多少来自于遗传因素),朗朗地唱着〈小城故事〉、〈旧日初升〉。尽管当时的我还不具备对歌词的理解能力,但在曲子旋律的模仿上,竟十分生动。“调儿拿得准!”是邻里间对我的统一评价。

到了可以看得懂电视剧的年龄,更是哪一首主题曲都不会放过,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嘴里的哼唱,其中最为拿手的便是这一首“狼奔,狼搂,曼磊偷偷钢岁吻巴有...”粤语的基础便是在那时候就已经奠定了。

确切地说,在13岁之前,我对音乐的需求是被动的。然而就是这种被动的启蒙,使我父母如获珍宝似的发现了我的音乐天赋,直接导致了两年半当时我认为十分痛苦的学习小提琴的经历。音乐老师是在看了我的足够细长的手指和听了我足够水准的〈少年先锋队之歌〉后,同意收我做学生的。我加入那个班的时候已经比同班的同学晚来了一个月,基础的东西一概不知,第一次小测验我只得了20多分,但在两个月后,我竟然取得了并列第一名。我至今还记得我当时的参赛曲目--〈卖报歌〉,因为这是我在小学二年级之前得到的最高荣誉。

我已说过,13岁之前我对音乐的需求是被动的。这种被动性使我很快就厌倦了练习拉琴这种十分单调的学习,尽管我那时已经成为了圣诞节前夜教堂里演奏圣曲--〈平安夜〉、〈圣诞曲〉的小乐手,但我丝毫不对之有任何的兴趣可言,我只在乎由于被迫练琴而被剥夺的课余时间。

随着学习班的解散,我也得以解放,重新得到自由。但父母对我的半途而废深感失望,断定我是个缺乏坚韧的孩子。这一定位彻底粉碎了我13岁后再一次与音乐靠近的可能。

13岁,我升入初中。青春期的发育让我知道即将有新的后天性的什么为了弥补以往的不完整性而降临到我的面前。其中包括我对音乐的主动需求。一有时间就把自己关在房间,抱着收录机,几盘磁带听个没完。对此我感到心安理得,别无他求。在这个意义上我是个异常孤独的少年。那时与其说是对音乐的需求不如直接说是对流行歌曲的着迷。四大天王、小虎队,说起这些如数家珍。梦想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这样的歌星,每天忙于认真练习每首新歌,花时间观察自己在镜子里从头发、脸孔直到身体的细微变化。这种梦做得越迷幻,注意力就越远离学习,因此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从入学的班级第二跌到第十二。父母对此当然十分紧张,当机立断地封杀了我听录音机的权利,使我在追求音乐的道路上,不得不成为一个叛逆少年。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表哥那里第一次听到了摇滚乐。是唐朝的〈飞翔鸟〉引领我走进一个陌生而刺激的新世界,前所未有的一种激情在音乐中得以感受,从气氛到旋律到意识的表达变得更加自由,使听者的心情一下子爽朗起来。总之,摇滚乐强烈地震撼了我并占据了我的音乐需求。我开始不停地寻找一支支摇滚乐队的声音,唐朝、超载、老鹰,枪花,在打口磁带里摸爬滚打,直到发现了Nirvana。这委实令我激动不已,我认为我知晓了周围任何人都不知晓的世界!这就好比唯独我一个人被允许进入秘密的花园一样。对我来说,听Nirvana的音乐,无疑是把自己推上了更高的人生阶梯。

现在大学即将毕业,我依然不能割舍这些音乐,不能割舍这些音乐所纪录的历历如昨的回忆。我不能想象没有音乐的我的生活,那简直如同失去色彩的图片一样苍白。我不能创造音乐,但我可以品味音乐,在这个意义上,在我走近音乐的同时,音乐也走近了我。

〈二〉小说

我不是个爱读书的人。事实上我在高中一年级才第一次读完一本书,高二分到文科班,我的大脑依然对所谓文学常识的东西一塌糊涂。这在班主任眼里显得不可理解,因为他那时尚不清楚我的化学成绩多么糟糕!读的第一本书是《红楼梦》,花了一个星期。为此,我的同桌对我刮目相看,她认为我是世界上读书最慢的人。

有必要说一下我的这个同桌。是她使我对小说产生了最初的兴趣。在不了解她之前,我几乎认为她是个不会说话的人。我虽然话不多,但我总是有机会向人们证明我可以说话。而她?我在听觉上从未感知过她。当然事实并非如此,她即使不爱说话,但在课堂上朗读课文,任凭多少次硬着头皮也是有的,只是我从主观上并未注意而已。成为她的同桌之后,我发现她在不说话的时间里在一本本地读小说,且涉猎甚广。从中外名著到流行小说,从言情到武侠,无所不读。她认为读小说度过的时间才有价值,就像我花大把时间听音乐一样。我突然明白,原来我在音乐里孤独,而她在小说中孤独。

她借《红楼梦》给我看,把我领上了读小说的道路。但影响我的并不是她本人,而是她沉浸在小说里寻求满足这一状态本身感染了我。我确信我也可以寻求某种满足在我读的小说里,但《红楼梦》显然没有带给我任何东西,繁多的人物已使我头昏脑张,其中也并没有我想栖身的氛围。我终于得知并不是所有的小说都适合我,我决定寻找我所喜爱的那一类型。

第一本就是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打动我的并非故事本身,而是作者将时间化为流水的那种悠远而绵长的气氛,我将其定义为‘基调’。相对于故事框架,情节发展,我更关注其中的细节,由细节体会气氛,把握基调,寻求小说里或孤独或忧伤或珍爱或愉悦的于自己的共鸣。因此,我读小说的速度一直不快,往往如同静静地面向西方欣赏仲夏黄昏的晚霞,那里有另外一个绚丽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并不重要,关键是其中的美感给予我们所希求的满足。

然后是王朔。尽管他是个喜欢招惹是非的‘流氓’,但他的小说你一路读下来,所能获得的情感是最为丰富的。我读《空中小姐》、《永失吾爱》,正值与我女朋友热恋之时,书中的情节常常触动我心中最敏感的神经,往往催我滴下共鸣的眼泪。

之后应该说读了相当数量的小说,其中有满意的也有不满意的。满意的有《绿化树》和《习惯死亡》(张贤亮)、《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的温柔》(菲茨杰拉德)、《一塌糊涂》和《晃晃悠悠》(石康)、《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伊豆的舞女》和《雪国》(川端康成)、《十八春》和《金锁记》(张爱玲)、《黄金时代》(王小波)等。不满意的有三毛和绵绵的作品。当然还有相当部分称不上满意不满意的,比如《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蔡智恒)。

这期间,我越来越精挑细选,选择范围越来越狭窄,读小说的道路近乎走到尽头。2000年11月1日,我遇见了100%的村上春树。村上的作品使我的需求实现了具体化。他简直是气氛的营造高手,每个细节都值得读好几遍,在村上的世界里,我寻求到我所希求的终极境界。我读到的他的第一本竟是《舞 舞 舞》,然后才是《挪威的森林》,但我最喜欢的却是《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我暂不能过多地谈论他的每一本书的具体感受,尽管我现在对此有很强烈的欲望。我只想说如果你是个气氛爱好者,村上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直到现在我仍然不认为自己算得上对小说如何热爱,因为我既没有读过一本琼瑶,武侠也只读过一本《笑傲江湖》,这委实令我不能挺直腰杆儿,充其量在自我喜好的世界里随心所欲。

〈三> 电影

我对梦境十分偏爱,也可以理解为对非现实性的追求,当然这么讲并非表示对现实生活就怎么厌倦,不过是觉得梦毕竟来的爽快、干脆,没有生活中千头万绪的繁杂,想避免的梦里尽可避免,但在现实中就逃脱不了。在这个意义上,电影与梦十分相似。我常常把电影当作自己的梦来体会,虽然往往过后陷入更深沉的失落,而我仍然乐此不疲,因为那过程是令人享受的,是现实中可欲不可求的。电影本身的这种悲剧色彩,使之更富有魅力。

真正喜欢电影是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的。我是先看的小说《动物凶猛》(王朔),我想每个人在看小说的过程中,自己的脑子里一定同时播放这部小说。《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我当时脑子里播放的《动物凶猛》,没有比这更能令人兴奋,电影院来可以拍得像梦一样,使人感同身受。这一点上与小说相比,电影有先天的优势,同样是讲述故事,营造气氛,电影就来的更直接,多种感官一齐作用。我非常欣赏藤井树的一句话“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这就是我的电影,我常常想我是个被电影看穿的人。”的确,我们在电影面前竟然可以卸下所有防备,以透明的身体,让自己的心灵直接面对世界,所以才有那么多的真情流露,才有那么多潸然的泪水。理解了这些你就可以理解《情书》中渡边博子的无边痛楚,《三轮车夫》中年轻人的无边抑郁,《重庆森林》中警察663的无边孤独。

我不会考虑太多电影本身的问题。什么美国商业大片?什么后现代主义?什么中国电影的发展前景?我没有这个权力更没有这个能力。我只站在电影欣赏者的个体的角度,寻找想看的电影,表达对电影的感受。因为无论任何事物自有其存在的理由,而且本身无所谓对错,对或错是在一定环境一定前提下决定的。毕竟每个人的审美需求或多或少存在不同,我渐渐习惯一个人看电影,不计较别人的感受,宁愿放弃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动。

就这样,我孤独地听音乐,孤独地读小说,孤独地看电影,孤独是痛苦的,但也是自由的。

〈四> 足球

足球是另外一种情况,足球的快乐可以分享。

我爱踢足球,爱看足球,爱侃足球,爱玩PS实况足球。足球使我结识了许多要好的朋友,使我体会流汗的快乐,使我明白拚搏精神和团体精神的重要性。

足球在我的生活中是最真实的存在。当我用外脚背踢出一个漂亮的弧线,当我在PS实况足球中操纵我喜爱的曼联夺得联赛冠军,当我和朋友在中国队闯入世界杯后痛快地畅饮啤酒时,这时候的快乐和幸福是可以看得见、抓得着的。也只有在足球中方可突显我所剩不多的男子汉的疯狂和阳刚。

钟爱英格兰,钟爱曼联,钟爱贝克汉姆,这是我的足球基调,你可以反对,但要拿出理由。

足球是圆的,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生活也是。我想。大概。
 鱼三 (2003-08-20 17:28:00)顶部 | 返回 | 村上春树的森林 
 呵呵 这个"简历"好~ 谨代表林子里的主流和非主流们欢迎你
 黑色卡夫卡 (2003-08-20 17:42:00)顶部 | 返回 | 村上春树的森林 
 欢迎就好,就怕不欢迎?

什么是主流?什么是非主流呢?
 大毒枭 (2003-08-20 17:49:00)顶部 | 返回 | 村上春树的森林 
 楼主的语言不错。

(C) 村上春树的森林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