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森林里对待日本的两种态度
只要在森林里呆得久了,就会发觉对待日本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声音。一方面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对他们曾经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痛而现在趾高气扬的态度的不满和愤怒,只要看看不少大的论坛都有抗日纪念版,里面痛骂日本的声音不绝于耳,其中有些是有道理,有些纯粹为了发泄无理取闹,渲哗取宠。就如我来说,当看到其中一些好文章时,也会感动,乃至愤怒。例如,我曾转发过《日本,中国?愤怒吗?(转载) 》,在村上论坛里。而其中,渡边也发过类似的贴图,标题是《[贴图]日本鬼子!我恨!可我还看他们的书,起他们的名字,悲哀~》,这其中很能代表很大一部分人的矛盾心态。
一方面,我们对日本的文化(漫画、日剧、村上小说等),心向往之,例如这个论坛,本就是因为一个日本人的书而开的,但一方面,对他们可能又有某种潜意识的抵触情绪,如如渡边兄所说:“可我还看他们的书,起他们的名字,悲哀~”。一方面对日本先进的物质文化,良好的现代国民意思暗自敬服,但对日本人的仇华心理,日本政府至今未完全承认和深刻反省其战争的罪行,也令人无奈和愤怒。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能把日本的文化和日本的军国主义割裂开来吗?为什么产生过《源氏物语》,产生过村端康成,产生村上春树,产生《恋爱世纪》的国度,同时也产生了“军国主义”,居然会侵华,居然会南京大屠杀,居然会拒不认罪。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我相信这是网友渡边的矛盾心态,也是我的。其中近代以来,很多文学名家,他们对日本文化向往、学习、陶醉。鲁迅、郁达夫、郭沫若等都先后到过日本留学。郭沫若的前妻还是日本女子。他们的笔下都表达了对日本秀丽的风景,美好的文化的热爱。郁达夫的成名作《沉沦》就有日本私小说的味道。对温柔多情的日本女子的留恋,对于正直的日本人的敬重,也在这些作家的笔下有过反映,如鲁迅的《藤野先生》还被编入教科书。
但所有这些并不能阻止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当日帝打到我们自己的国家时,他们都先后都拿起了刀或笔。郁达夫还在南洋杀身取义成为烈士。
有人也许会说,我们热爱的是日本的文化,和侵略及军国主义无关。然而,一国之国民,其行动是受其文化之深影响是最深的呀。有人会说:日本的排外及军国主义只是政府当局及一小撮人所为,广大的日本人民不会上日本政府的当的。真是这样吗?恐怕在日本占主流的正是新兴的军国主义吧?
喝维它奶、看七龙珠长大的一代如我们者,对昔日的侵略并没有切肤之痛,但日本的新鲜、顽皮像可乐一样好味的日本流行鲜活活的摆在眼前时,怎么能不心向往之呢?
于是,这种矛盾的心态便出来了。
应该怎么办呢?这得具体事物具体分析吧?例如对村上的热爱,这并不防碍我们钓鱼岛事件上对日本的遣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