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村上收音机(网友翻译)
内容简介
《達文西》雜誌2011年散文類選書第一名
32開 精裝本
兩大名家相隔十年再度完美合作
村上《anan》52篇連載隨筆,大橋步女士美麗的版畫
村上放鬆肩膀寫下的美好時光──
一些小小插曲、細微知識、片段記憶。
閱讀中不知不覺也跟著放鬆心情,愉快起來,
如「日本第一美味烏龍茶」般的村上隨筆集,
讓人細細品嘗!
關於大蕪菁的民間怪談、挑好吃酪梨的超能力、
慢跑路程的極致、青菜的心情、和海獺接吻……
村上獨特的世界一一趣味展現。
「每周的村上」──這周又做了一些想要跟你分享的事哦!
「世上有很多困難的事,不過全世界最困難的事, 大概是要說中酪梨的成熟時候吧,我個人這樣想。」──村上春樹
第一篇
西装的故事
前些日子整理衣橱,发现自己有5套西装,领带也有20多条。但是回忆起来,过去3年间,穿西装的事只有过一回,扎领带一年也差不多就几回而已。自己也不由得纳闷,怎么会有这么多西装。虽说自己好歹已经是出入社会的大人了,为了应对各种场合,准备各个季节的西装该是常识,但如果认准了说:“哼,我才不穿西装什么的!”职业上来说也不是行不通。(译者注,一般日本工薪族每天上班都要穿西装)
那是为什么呢?仔细想时才猛然想起(这事早忘得一干二净),快40岁的时候,心下决定“是啊,又已经不算年轻了,也该穿的正经些,过正正经经大人的生活了。”于是又做了西装,又买了不少皮鞋。那时正好住在罗马,用不高的价钱能买到相当不错的衣服,也有专门穿这种衣服“外出”的场所。在意大利这个地方,不穿体面的衣服,就是去饭店都会被服务生引到不好的座位上的。总之是一个以衣帽取人的国家,至于人品和能力什么的,在日常生活中倒是没什么关系。别的先不说,外表可是马虎不得。所以大家定是都穿的利利索索,倒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爽快干脆。
但是回到日本,一下子就又回到原来休闲裤加运动鞋的生活,吧西装啊领带啊皮鞋啊统统抛到脑后,忘得一干二净。真是伤脑筋。
细细想来,人的内心这回事,就是年龄增加也不会变多少。就算是因为什么事,狠下决心想“好嘞,从今开始我要改变”,等那件事消失后,大部分人在大部分场合,简直就像形状记忆合金那样,或者乌龟慢吞吞退回巢穴那样,一点点的又退会原来的样子。决心什么的归根结底,也不过是浪费人生的能量罢了。打开衣橱,在几乎没穿过的西装和一条褶子也没有的领带前,不由得出神这么想。但如果相反想“不刻意改变也挺好”,不可思议地,人生倒会有所改变。这也是怪事。
说起来我到现在为止的人生中,记的最清楚的一套西装是20年前获得“群像”新人奖的时候,穿去参加授奖式的橄榄绿色棉质西装。因为没有西装,特意去青山VAN店里折价买的。配着平日里的白色运动鞋就去了。那时,觉得新的人生开始了啊。
事实上如果说新人生开始了,嗯,倒也的确可以说是新开始了,但也觉得和以前没什么不同。却是说不太好。
(觉得原文的语调俏皮得多,翻译果然比想象中的难)
第二篇
傍晚刮胡须
过去(现在说不定也有),某家电子剃须刀商,曾在人上班的路上,拦住上班族,做现场给人剃胡须的活广告。内容就是让人看看自己刮下的胡茬,心中感叹“明明刚刮过胡子,竟然还有这么多没刮干净”。虽说是广告,免不了虚假做作,但也确是有真实一面。
我现在偶尔也会用这个牌子的剃须刀,有时却做和广告相反的事。先用剃须刀刮,过一会再用普通刀片刮一遍。为什么非得特意干这么麻烦的事?首先第一,因为闲着,第二是因为好奇。前面也说过,归根结底,也只有这种人能成为小说家吧。
从结果看,两种剃法都有剃不干净的地方。虽然原因不清楚,好像电子剃须刀和普通刮胡刀片各有合适的用法,各有长处,剃不干净的地方也各不相同。加上早上时间紧,不管用哪种方法,“花时间把胡须处理的完美”的人可能不多。这样说来广告的一面虽说是事实,另外一面就未必那么可信。哎,这是我的拙见。就算是琐碎小事,也该从各种视角用实证认真思考。
我平时只在早上刮一遍,偶尔在傍晚也会刮胡子。
比如在晚上要去音乐会啦,要和比较重要的人吃晚饭啦,这样的场合。因为我过着几乎没有夜生活的农耕民族的生活,所以说不上频繁,一个月大概两三回。要说麻烦当然是麻烦,但傍晚剃胡须是非常有感觉的事情。心情也会为之一变,成“好嘞,现在要出门啦”。至少不是早上刮胡子那种出于义务,习惯的行为。其中有些让人感觉确实是在生活的东西。
这种时候,只想用蒸热的毛巾温脸,用上刮胡膏,慢慢地,心平气和地刮胡须。然后细细洗掉脸上的泡沫,照镜子检查落下的地方,涂上须后水,一边享受微微刺痛的感觉,一边换上刚熨好的衬衫。穿上穿惯了的西装,换上皮鞋。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在车站前对我说什么“晚上好,在匆忙的时候打扰您实在抱歉,可以给您用这个剃须刀再剃一遍吗?”只怕向来温厚的我也要怒吼“烦死了,闪一边去”吧。
第三篇
猫的自杀
法国记者玛丽塔-莫奈斯坦写的《自杀全书》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把大量古今中外的关于自杀的事实收于一堂。让人读了又是感慨,又是叹息,又是深思。其中一章专门写动物的自杀。正是如此。不仅是人类,看来动物也有自杀这回事。
在罗马的一所法国人学校,校长养的雄猫向法国大使养的雌猫求爱,被断然拒绝后,便从法尔内塞宫的阳台纵身跃下。虽不确定到底是不是厌世轻生,但是据当时看见的人说,“死法怎么看都是自杀”。虽然只不过是我的想象,但法国大使养的雌猫卡瑟琳娜(化名)一定是了不得的美人,大概品味也极高,只戴普拉达的项圈之类。当身边的雄猫阿球(化名)鼓起勇气向她表明爱意,回答却是冷冰冰的:“哎——什么?就凭你也喜欢我?说的这是什么傻话?稍微想想身份之差吧!身份之差!就算过一百万年我也不会和你在一起。哼!”结果就此一蹶不振。这在人类的世界倒是常有的事。
说起来,也有投身大海自杀的猫。一位渔夫养的雌猫,上了年纪,腿又受过伤,脾气渐渐变得顽固起来。一天,猫把刚生的不久的小猫托付给主人渔夫,好似说“这孩子的事就拜托给您了”,然后便决然奔向大海,就这样淹没在波浪之中。这猫“倒是只性格多少有些奇妙的猫”——书中这样写道。深爱自己的猫的渔夫,惊呆后追到海里,费了大力气把溺水的猫救上来,然后给猫擦干身体,安置在日光足的地方。但一等渔夫离远一点,猫就立刻又用同样的方法自杀,并在第二次终于达到了目的。决心真是相当坚定啊。
这些猫们到底是真的明确地决定“是了,自杀吧”,还是下意识地选择死亡,从写下的短文中很难下结论。但是我相信,这些猫在那时,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生存的欲望” 是一定没错的。果然,所谓猫的人生也有各种艰辛事。我推测,即便猫性子漠然,也会考虑“啊呀,活下去真麻烦。真是不想再这样忙忙碌碌下去了”之类的。于是结果自暴自弃,大脑一片空白(就是所谓的想不开吧),说不定会前因后果没想通便纵身越过栏杆……
所以说,请大家一定要好好注意家里的猫。
第四篇
意面也别煮了
我在意大利住的时候取得了驾驶执照,在罗马的街道上度过了作为驾驶菜鸟的时光,纵是大胆。所以——去过的人大概知道——大体说来罗马的交通没什么可怕的。但比起世界上任一个其他的大城市,罗马的街道带给每个驾驶员更多的惊险,混乱,兴奋,头痛,还有别样的巨大喜悦。这是可真的。不信的人可以去罗马租一辆车,自己开着试试。
意大利驾驶员的一个特点是:有什么不满的话立刻打开车窗大声怒吼,一边还会挥舞手臂。在开车同时做这一系列动作,在旁边看着非常吓人。我认识的一个意大利人,看见驾驶技术蹩脚,把车开的拖拖沓沓的老婆婆,在超车的时候,打开菲亚特驾驶席边的车窗(为此不得不将把手摇的飞快),怒吼道:“老太婆!你别开什么车啦!回家意面也别煮得了!”对技术差劲的驾驶员不宽容,也是意大利人的一个特点。
但这时我却不由得同情起老婆婆来。人家老婆婆说不定也是生活所迫,不得不开车出门。等回到家,一边实际在灶台边煮着意面,一边啪嗒啪嗒掉着眼泪对儿子说:“妈妈我今天呐,开车的时候,被不知道是谁的人大吼了一场。说‘老太婆,你别开什么车啦,回家意面也别煮了’”。真是可怜。要是换在日本的话,就是说“赶紧回家,大萝卜也别煮了!”吧。
不可思议的是,意大利的意面很好吃。可能有人会说,不是理所应当吗,有什么好奇怪的。这么说是因为在意大利邻国吃到的意面无一例外的味道欠佳。只是越过一道国境,意面就突然不可思议地变的难吃。国境也真是个奇怪的东西。于是,每次回到意大利,都能再次深切感受到“意大利果然是意面好吃啊”。我想正是这种“再次感知”,一点一滴的支撑起我们人生的骨架。
在东京,意大利料理店的意面水准也很高。虽说是异国料理,经常让人感叹竟能做的如此出色。但是那种跨越国境,一边想着“啊,真好吃”一边下肚的意大利的意面带来的“再次感知”,果然是不可奢求。料理终极的追求,还是“营造氛围”啊。我当真认为如此。
第五篇
白色谎言
我不擅长说谎,但也并非讨厌说谎本身这回事,虽说起来有点奇怪,总之就是不擅长撒严重的大谎,胡扯些没什么危害的小谎倒是喜欢
过去,曾有家月刊杂志委托我写书评。因为我是写书的人,并不是写评论的人,书评这东西是尽量不想写的,那时因为些原因,心想“嘛,算了,写就写吧”,便接受了下来。但是平平常常的写又没有趣,就凭空捏造了一本书对其大肆评论了一番。是一个实际不存在的人的传记之类。这样做来,真是相当愉快。虽说凭空编出一本书来要费些脑筋,但可以省下读书的时间。也不至于让被评论的书的作者想“那个家伙,写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而招来个人的怨恨。
写这篇伪造的书评时,心里便做好准备,之后该会有人来信投诉“少扯这种无聊的谎”,或是来信询问“这本书在哪里可以买到?”之类的吧,结果竟一封也没有来,要说泄气,倒也就此放心下来。说到底不由让人怀疑,月刊杂志的书评什么的,根本没人认真看吧。到底怎么样呢。
还有就是,虽然现在回答的格外认真,年轻时盛气凌人,接受采访时也常马马虎虎地乱说。被问到正在读什么书时,回答道:“这样啊……最近经常读些明治时代的小说。喜欢关于初期言文一致运动的少数派作家。具体来说,比如牟田中午,大坂五兵之类的。他们的作品就是现在读起来也直指人心。”
当然这两个作家实际都是不存在的。纯属虚构。但谁也不知道这回事。像这样流流利利地随口乱编,我是相当拿手。要说拿手,或者说不太费力吧。
日语里说“赤红的谎言”。大家知道谎言为什么是红色的吗?在奈良时代的日本,对于撒恶劣性质的谎蛊惑世间的罪人,有将12个红色大福饼塞到嘴里,活活把人噎死的残酷刑罚——当然这也是说谎。为什么谎言是红色的,从很久以前就一直在意,想要什么时候查查。但这几十年一直忙的腾不出手来(撒谎),到现在还没有查过。
英语里有词组叫“white lie”,意思是“无罪(礼仪的,减少麻烦的)的谎言”(这可是真的)。。要是非要区别的话,觉得我的谎言更近于此类,没什么危害。不然若是真被人硬塞12个红色大福饼,那可受不住啊。
第六篇
这样就好
虽说自然不是什么好骄傲的事情,自从出生后,让人由衷地感叹“村上先生可真英俊啊”的经历是一次也没有过。在车站等电车时也没有不认识的妇人亲手递过一封信写道:“自从在路边瞻仰到您面容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仰慕您了。”也没有因为丑让人忍不住背过脸去的记忆(也可能虽曾有过却没发觉),更没有人呆呆地望着我,看得出神。
但是不止是我,恐怕组成这个不完美的,不知未来的世间的大部分人都是在这样不起眼的灰色地带·,不好不坏,忙忙碌碌地过着每天的日子……也许这只是我的胡乱猜想,事实并非如此也未可知。
我的太太时常对着镜子嘟囔着说“啊`,生的再漂亮些就好了。”(我的母亲也曾说过同样的话)虽说记不太清,至今为止,我倒还没有想过“真想生的再英俊些”……大概是没有吧。
我这么一说,我的太太大吃一惊:“你啊还真够厚脸皮的啦,真是的,你到底是个什么性格呢。”但并非如此,绝不是脸皮厚的意思。至今为止,不记得因为长相受过什么阻碍,也并没有过感到不方便。所以只是老实的陈述“这个样子就可以了”,绝不是主张说“现在就足够英俊的了”。这可是两回事。
到现在为止的人生中,并不记得有大量多样的女性对我大加赞扬,倒也有几个女性曾对我抱有好感。有幸,其中几个愿意和我交往一段时间。然而现在回想起来,可以确定的是她们喜欢我似乎并非是因为我相貌英俊的原因。我想恐怕是因为综合我思考,感受,说话的方式等各种因素(虽然这么说窃以为自大,也许多少也有点长相的关系),对这作为综合体的我,一时也好,觉得称心中意吧。
毫无疑问,对我来说,这是比英俊也好不英俊也罢更滋润我心的事实,这对我度过漫长多事的人生来说是相当大的激励。正因为如此我才说“现在这样又没什么不方便的,也不奢望再变的更英俊了。”
但果然,还是厚脸皮吧,像我这样?
大概就是厚脸皮吧,肯定的。各位对不起啦。
第七篇
又是一篇关于猫的
猫山桑去哪里
(这个"桑"字是日语里的さん来的,就是对人的尊称。有很多人翻译成先生。但我觉得这里不太合适。毕竟先生是比较正式的用法,用于平辈或长辈。但是日语中的さん用途非常广,差不多任何人用在任何人身上都可以。找不到合适的翻译,我想干脆当成外来语直接音译啦,喜欢日本文化的人对这个字都不陌生吧。猫山是一个日本姓氏,也是地名,这里用来当猫的化名了)。
以前在什么文章中,我曾把非常难的事比喻成"简直像教猫跟人握手一样难"。结果收到了很多邮件"不是啊,我家的猫就会握手"。怎么怎么?我很吃惊。有人说,如果一边喂食,一边耐心地调教的话,大多的猫似乎都能学会握手。我至今为止养过不少猫,一直觉得不像是能做这种训练的样子,也本来就没想过要教猫握手什么的。
对我来说,猫无非是关系良好的朋友,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平等的伙伴。训练猫讨巧卖乖总觉得在风格上不太对头。所以希望猫山桑(就请让我用这个名字来称呼吧,拟人一下)能活得更凛然一些。当然也不是说握手的猫就不行(觉得这可是很出色的事),但怎么说猫山桑对我来讲都是自由且很酷地存在着才对。
还有一个说法,把老实的人比喻成"就像刚借来的猫一样"。以前收到过来自年轻人的问题:"到是不太明白,为什么非借猫不可?"是啊,为什么非要从别处特意借猫呢?是因为想舒缓心情的关系?不是,并非如此。是为了对付老鼠的。如果家里有擅长捉鼠的猫,会有邻居来拜托:"不好意思,您家的猫,能不能借我一阵子?"。
过去日本的房子里老鼠相当多,猫是作为捉老鼠的战斗力养着的。我小的时候,家里的猫时常杀死了老鼠,炫耀似的叼来给人看。所以猫作为家中有价值的一员,一直保持着自立的姿态。就是说,猫山桑是有专门技能的个人主义者,是很酷的自由职业者。在那样的时代里,教猫山桑握手什么的,根本无法想像。就是做那样的事也没什么意义嘛。
但现在,至少在城市的家庭里老鼠已经消失,随之猫山桑存在的意义也改变了。一般只不过是作为可爱的宠物养着。所以结果就是,屈节折腰学习握手的猫可能多了起来。在每年一度的全国猫民大会上,采取了大概是这样的决议"作为猫,残存在这个严峻的时代,要重新审视社会构造,必须要有本质上的意识变革。"于是全国的猫山桑们在神社院子的一角,大家插着胳膊,不住点头道"嗯嗯,也许的确如此啊"
但是虽说如此,我果然还是喜欢能威风地痛喝道"混蛋!握什么手!哼,我又不是狗,别开玩笑了!"的猫山桑。加油吧,全国的猫山桑们!
第八篇
和可乐饼的蜜月
过去曾养过一只名叫"可乐饼"的,毛是可乐饼色的大个雄猫。理所当然地,每当看见这只猫,就忍不住想吃可乐饼,真是伤脑筋。但可乐饼真是叫人难以憎恶的食物啊,我是喜欢。喜欢可乐饼的没有坏人-虽不知道到没到这份儿上,但要从背后用棒球棍偷袭一个坐在桌边、心无邪念地吃着可乐饼的人,还真是下不去手。当然也不是说如果在吃烤肉就下手也没关系。(这是当然)
我的太太不太喜欢做油炸的料理,因为这个原因,结婚后不记得她给我做过可乐饼或天妇罗,所以我家要是想吃可乐饼,只有在哪里买现成的或是我自己做。我倒不觉得做饭是多痛苦的事,有时打定主意便准备做起可乐饼来。
买来的土豆煮熟压碎,和肉混在一起团成可乐饼的形状,再沾上面包屑,用保鲜膜包好冷冻起来。这样,等想吃的时候就拿出喜欢的个数解冻,用油炸熟。因为零零碎碎做几次太麻烦,我一次就集中做出半年的量来囤在冰箱里。当时因为些事情家里有一台巨大的商用冰箱,也行得通。就这样,我和可乐饼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着没有饥饿,单纯满足的有好关系。
但是,灾难简直就像小田原厚木公路上隐蔽的警车一样,不知在什么地方悄悄等着你。突然一天,冰箱出了故障,好像是气体漏了之类的原因,虽然通电却根本不制冷。结果冷冻着的可乐饼胚子眼看着变软,受致命损伤堪比死去的奥菲莉亚。偏不凑巧又是周末,也没人来修理。因为没办法,我想比起扔掉的话不如多炸些吃了好--不,是的确吃掉了。花了两天时间死命地吃可乐饼,真是痛苦。结果这之后的几年,见到可乐饼的样子都觉得讨厌,甚至到了梦见被凶恶的可乐饼军团围起来施以暴行,又踢又打的地步。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幸的记忆渐渐淡了,和可乐饼的关系也得以和解,虽然已经没有制做冷冻的精神头(一想到冰箱可能会坏掉胸口就发疼),但偶尔会买商店街肉店炸的可乐饼,然后在旁边的面包店买刚烤好的面包,到附近的公园,用面包夹可乐饼,不想什么难事地专心吃起来。世界上有很多美食餐厅,但是,有什么能比得上在心情灿烂的秋日午后,坐在公园长椅上、无忧无虑地大吃可乐饼面包的喜悦吗?不,没有(反问)。不过这本书里食物的话题还真多啊。
第九篇
焚之一炬
一般来说,所谓的小说家大概可以定义为"对奇奇怪怪(或说没有用的)事情念念不忘的人类们",有时会对正常人心目中的"怎么又想这种破事儿"之类事情耿耿于怀,无法自已。
比如说,在1970年前后,为了传递解放妇女的信息,进行妇女运动的人们的一个举动是把胸罩烧掉。这是很长时间以前的事,但大家都听说过吧?人们聚集在广场,气势高涨地点起篝火,然后从一头把胸罩扔进去。她们声称:"用这种东西束缚女性在社会上的活动,天理难容!"记者们拍下照片,大肆报道一番。
这样也没什么不妥。从物理角度来看,胸罩有多大程度的束缚,我作为男性完全没有体会。如果她们如此主张,想要烧掉的话烧掉就是了。这没什么好抱怨的。我关心的是,被烧掉的是全新的胸罩还是用过一阵子的胸罩呢?虽然不至于想起来就格外在意,夜不能寐,但疑问号总像淡淡的影子一样黏在后背的某个地方。这种细节报纸上面也没有一一细写(自然没有写啦),难以知道真相。不过啊,我猜是用过一阵的胸罩,烧掉全新的胸罩有点太可惜了,我是不相信女性会做出那么浪费的事。
但如果是这样的话,被烧掉的胸罩也太可怜了啊。胸罩一直以来本本分分地,尽力履行作为胸罩的职责,勤勤恳恳(大概)地活到现在,却突然被人从衣柜里拉出来,被当做无可救药的大恶人似的对待,连生存意义本身都被否定,身败名裂,在众目睽睽之下扔进火堆,真是沉重!我和胸罩当然没有血缘关系,却不由得同情起来。
还有一点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她们只烧胸罩,不烧紧身裤呢?如果说胸罩有束缚作用的话,紧身裤应该有差不多的(或者更强的)束缚吧?但却没烧紧身裤,也没烧高跟鞋和睫毛膏,被烧掉的只有胸罩。或许,作为某种扭曲的历史的象征,就像「Doctor Zhivago」注定要在命运的黑暗回廊里徘徊一样,胸罩也必将遭受它意料之外的悲惨命运。真是可怜。无论如何,我是不想成为什么东西的象征之类,真的。
总之,都是30年前被烧掉的胸罩了,现在再怎么思考也于事无补,但还是不由想起来,是我太空闲了吧
第十篇
柳啊,为我而泣
你喜欢柳树吗?我是相当喜欢。曾发现了一棵长得匀称的柳树,移植到我家的园子里。心情对头时就在树下搬出椅子,悠闲地读书。冬天还是太冷,春末夏初的时候,细细的绿叶随风摇摆,沙沙作响,真是让人心情舒畅。
柳是生命力旺盛的树。放着不管也很快就长得枝叶繁密,所以得时常请园丁来"打薄"。和人一样,柳树打薄之后外形变得清清爽爽,枝条也变得轻盈。和着新吹来的风摇曳的样子,看上去就像少女们兴致盎然,不知厌倦地终日跳舞。跳跃,流动,旋转。柳树虽然纤细优雅,却有一句话叫"雪不折柳"。比起结实强劲的树来,到是柔顺的柳树出人意料的更加坚韧。
美国有一首古老的歌谣「柳啊,为我而泣(willow weep for me)」。我听过Billie Holiday演唱这首歌,非常精彩。歌的内容是,被恋人抛弃的人向柳树深切地述说自己悲痛的回忆。那为什么柳树要为某人而哭泣呢?因为在英语圈,"垂柳"被称为"weeping willow",weep这个词除了"轻声啜泣"的本意之外,还有树木的枝条等下垂的意思。所以在英美文化中长大的人,看见柳树会自然地浮现出"啊,柳树在轻轻地哭啊"的印象。与之相比,在日本提起柳树,立刻会想起伴随着"咻隆隆"鼓声上场的妖精。文化不同,对事物的印象也大不相同啊。
但要说英美人完全不觉得柳树面目可憎,也并非如此。英国作家Algernon Blackwood有一本小说叫「柳」,是一个纯粹的鬼怪故事。两个青年划小船顺德那尔河而下,在柳树茂密的河滩露营,结果被活过来的柳树四处攻击。在黑夜里,柳枝沙沙轻摆,逐次将二人笼在自己的鼓掌之中。小说比起短篇更近于中篇,有些古体风格,节奏很慢,一行一行仔细读下去的话,恐怖一点点渗进来,让人后背发冷。柳这种树,好像有种不可思议的生命力,让人不由得想要将其"拟人化"。
据说,过去中国的女性在告别爱人的时候,会折一根柳枝轻轻递过去。柔韧的柳枝不易折断,柳枝中含着"还(原)=(归)还"的意思。这种浪漫真好。
我坐新干线到名古屋站时,几乎总是条件反射似地哼唱「柳啊为我而泣」,只是因为车站有卖米粉糕。倒是我的一贯作风,有点无聊。
第十一篇
相当有问题
我快到30岁的时候,忽然没由来地想起"写小说吧“,然后偶然获得了文艺杂志的新人奖。所以我没有所谓”习作”,从最开始写的东西都变成了“商品“。那个时候轻巧地以为:”嘛,(写小说)也就是这么回事吧。”现在想起来,还真是厚脸皮。
呃——嗯,这不是要自鸣得意,写的只是事实。
接到“决定颁奖给您”的消息后,我去了位于羽音的出版社,见了负责的编辑。然后又去了出版社长(还是什么别的职务)那里打招呼。只是礼貌上的寒暄一下。结果被对方说为“你的小说相当有问题,但是嘛,好好努力吧。”那口气,简直就像把把吃错的东西呸地吐到一边一样。当时就想,这家伙,虽不知道是部长还是什么的,总不至于说话这么自以为是吧。一般的话,都会这么想吧。
要说为什么被人用这种口气评价,是因为我写的小说《且听风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在出版社内部也有“这么乱七八糟的小说不是文学”的声音。事实也说不定的确如此。但反正要把奖给我,与其不厌其烦,就算是装样子也好,和和气气地给我不是更好吗。我当时这样想道。
但是时至今日,我在傍晚独自坐在庭园里的椅子上,细细回顾我的人生,发觉无论是我这个人还是我的小说,确实是“相当有问题”(而且现在也有)。这么说来,“相当有问题”的人写了“相当有问题”的小说,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样想来,觉得心情轻松了不少。人格和作品被人怎么非难,也只能开诚坦率地说;"对不起,原本就是有相当有问题的。”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是台风和地震给人添麻烦,也只能说“没办法呀,因为本来就是台风(地震)嘛。”
前几天收到了德国的报社来信。在电视热播的公开文艺批评节目上,我的《国境以南,太阳以西》被例举出来。著名文艺评论家莱芙拉女士声称:“这种东西应该从这个节目赶出去。这根本不是文学,不过是文学垃圾食品。”与之相对,80岁的主持人奋然起身,为我热烈地和她辩论。结果莱芙拉女士怒上心头:哼,这种惹人烦的节目还上它干嘛,竟从坐了12年的常任评论员的座位上走了下来。来信里问道,村上先生对这件事怎么想。“就说嘛,本来就是相当有问题,说真的。”我想这样忠告所有的人。
第十二篇
狂野景象
这回要说说如厕的故事,所以,不喜欢这种很没有美感的话题的人,或是待会要吃饭的人还是不读为妙。请立刻接着读下一篇吧。
我从出生到现在没有便秘过。虽说会被人嘲笑为:“这不是跟猴子一模一样嘛。”但不管是猴子还是獾,人生肯定还是痛苦的事越少越好。但即使是我,也有过两回“虽然有便意,但就是不成“的体验。说远点,就是排出去的东西直要往回缩。为什么呢?因为厕所超出想象地狂野。第一次是在希腊阿托斯半岛的一个小修道院,这个厕所以前在哪里写过了,今天不提。
第二次是住宿在蒙古国境警卫队的宿舍的时候,那位于无人荒野的尽头。这儿的厕所(或者叫粪坑)脏臭竟凌驾于阿托斯的厕所之上,加上用的人又多,就像一个小池子,那情景活脱脱是地狱一样。方便要踩在架起来的板子上,可下面又深,想到要是中途板子断了的话……怕的不敢接近。薄薄的黑暗中,小面团那么大的漆黑的苍蝇成群,乐不可支地嗡嗡飞舞。我去过很多偏僻的地方旅行,对在大部分厕所解手还是有信心的,只有这两个地方被震憾得心怯,没能达到方便的目的。
但最近读了一本关于阿波罗计划时期的宇航员的纪实小说——安德鲁查金(Andrew Chaikin)著的《人类,站在地球上》(NHK出版社),我才知道我的这些经历还都嫩的很。在宇宙飞船内解手(大号)才是超乎想象的苦差事。
有了便意后,宇航员取出带有粘着剂的塑料袋,啪嗒粘在光着的屁股上。等便便出来后,再用手指隔着塑料袋摘下来。因为是在无重力的条件下,不会自己掉下来,所以得自己摘。顺利排出来之后,再打开杀虫剂胶囊,放到袋子里,然后把内容物好好地揉混在一起。整个过程要花一个小时。臭气厉害的可怕,书中这样写道。想来也是,请大家想象一下,在一辆车窗关死的本田civic里面,三个人轮流解大号的情况。
更严重的是,要是有人有谁拉肚子了,又没及时处理好,宇航员们就得在空中飘来飘去,“像抓蝴蝶一样”,一块一块地捡浮在空中的,呈不规则圆形的同事们便便渣儿。这时因为实在太臭,不得不用紧急事故时的氧气瓶呼吸。读到这,不由想”嗯——月亮那种地方,不去也好啊”。
第十三篇
天上的血腥玛丽
乘国际航线时,餐前会被问道:"请问要喝什么饮料?"这时你会喝什么呢?我一般会点血腥玛丽。
大家都知道血腥玛丽吧。在高玻璃杯里放入冰,用番茄汁勾兑伏特加,然后加一滴Lee•Perrins酱汁,再稍挤点柠檬汁进去。要说其中奥妙也不胜枚举,但简单说来就是这么个意思。
要问是否喜欢血腥玛丽,也并非特别喜欢。想想看,首先是在飞机以外的地方不会特意点一杯血腥玛丽。那为什么在坐飞机时点血腥玛丽呢?好不容易去海外旅行,要是点啤酒啦威士忌啦这类随处可见的东西,觉得不是也太没有范了嘛。这时需要更有庆祝意义的东西才对。
但怎么也不是专门的酒吧,要是点螺丝锥子或干马提尼的话,想来做不出好喝的东西。这样,最终的妥协方案就是血腥玛丽。要不那么较真的话,不过是伏特加和番茄汁罢了。
但要说既然如此,做出来的东西是不是都和相像中一样?却也有意外。比较各个航空公司的血腥玛丽,味道有惊人的差别。
A等:大号玻璃杯里,伏特加和番茄汁的比例配的正好,冰的量恰到好处,酱汁也辣得够味。喝上这样的血腥玛丽,心情变得很幸福,觉得飞机什么时候坠落都没有关系(这是说谎)。
B等:把迷你瓶伏特加和血腥玛丽混料易拉罐分别拿来,"请按喜好自己调吧"的意思。虽然有点无趣,在小桌板上调酒让人心烦,但能随自己的喜好来,这点也可以原谅。
最差的是像某航空公司那样:
C级:比例配的漫不经心(伏特加特别多,番茄汁少)而且冰都化了,整杯都变得水淋淋的,冷着脸,像说"喏,拿去"似的把这样的血腥玛丽递过来,让人心里不由想:这样的航空公司怎么还能坐第二遍!虽说只不过是血腥玛丽,犯不着为这样的小事忿忿不平。
所以航空公司的各位,请为我尽量调出一杯美味的血腥玛丽吧,喝到这个心情会变得各外幸福。再说我现在只能靠血腥玛丽的味道为基准来记起航空公司了。
第十四篇
活得长也有点……
是长寿好还是早死好,如果说要选一样的话,我当然还是压倒性地更想多活一阵子。但是翻阅文学事典,看看古今东西作家的头像照片,却不由得沉思“活的太长也有点那个呀”。说起来,早逝的作家留下的永远都是年轻的样子,反之,得以长寿的作家的“标准形象”都定格在了死前不久的照片上。
比如说阿尔蒂尔·兰波啦,普希金啦,照片总是年轻活泼的样子。与之相比,托尔斯泰啦,志贺直哉的照片就是“老头子!”的感觉。大家都会想:“志贺直哉?啊啊,就是教科书照片里的那个秃顶的老头嘛。”是这样吧?要是作为他们想想,大概会想说:“偶尔也用些年轻时候的照片嘛,这样搞的我好像一生都是这个样子似的!”但是他们的声音传不到这个世界(那是没有传得到的道理),结果无论到什么时候,只能任上了年纪的,秃顶,脸皱巴巴的照片流传在世上。
如果怎么都讨厌这样,也可以像塞林格那样,从某个时候就把自己关在高墙之内,不在世间露面,新的照片一律不拍。虽说这样就可以了(赛格林已经年过八十,但谁也不知道他中年以后的模样),但说真的,觉得做到这个份上也有点那个……再说在悄然避世的时候,搞不好没能成为传说,反倒被大家转头就忘了。
外国有专门为作家拍脸部写真的职业摄影家。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专家,几乎只拍作家的脸。他们将底片归档储存,出租给需要的出版社,借此获得收入。最近Jerry Bauer和Marion Ettlinger 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他们二人也帮我拍过照片看了有“原来如此,果然是专家”的感觉。打个奇怪的比喻,就像是手段高明的牙医。
Marion Ettlinger在纽约的工作室给雷蒙德·卡弗拍了黑白照片,加之不久厚卡弗就去世了,这张照片成了卡弗的“标准形象”。是一张相当有味道的出色照片,栩栩如生地散发出高产作家的能量似的东西。
坚持不懈的维持健康,终于活到九十六岁,结果被后世的人说成“村上春树?不就是那个脏兮兮颤颤巍巍的老头吗?”真是讨厌,但又不想早死啊,真是难办啊,不甘心地碎碎念……
第十五篇
外套里的小狗
世间自然是有各种不愉快、不如意的事情。对我来说,没有比拍露脸的照片更讨厌的事了。从早以前,就怎么都喜欢不起来自己的脸在照片上的样子。(也不是说多喜欢不在照片上的样子,就是尤其,更加不喜欢)。所以,需要拍露脸照片的工作都尽量推掉了。但就像保罗麦卡特尼唱的那样,人生是漫长曲折的道路,总有没法拒绝的事情。
要说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照片上的样子,是因为一对着相机,脸就几乎条件反射似地、干巴巴地发硬。就是对我说”好嘞,放松笑笑呀“,也会紧张得连肩膀都使劲,笑容变得就像在进行死后僵硬的彩排似的。
杜鲁门卡波特在作为作家亮相时,书的底面的照片美丽异常(甚至美的病态),受到了世间——特别是某一方面的——好评。被人问道”卡波特先生,请问排出漂亮照片的秘诀是什么呢“的时候,他这样回答:”这很简单,只要脑海里想着美好的东西就行了。这样谁都能拍出好看的照片。“但也不是这么容易呀,实际上试了一下,却根本不管用。大概卡波特先生是例外吧。
但就算是我,和动物一起照相的时候,表情也会不可思议地放松起来。猫也好狗也好兔子也好美洲驼也好,只要在身边有动物,就能微笑的很自然。最近才发现,虽是同一个人,竟然会因为有没有动物表情变化就那么大。
时至如今,虽不想变得更英俊(或者说想变没变不了),但会想,要是能脸上常有身边有小动物时的温稳表情,心情愉悦地度过每一天该多好。岸田今日子小姐唱过一首童谣叫《小狗为什么暖融融》。我很喜欢。作词的是岸田衿子小姐。
小狗呀 为什么 为什么 软绵绵
小狗呀 包在外套里 抱走呀
小狗呀 小狗呀 小不点
为什么 小狗呀 软绵绵
是啊。如果能像外套里抱着一只小狗一样,以暖融融的心情度过每天该多好。虽然真在外套里放一只小狗生活的话,可能相当困难吧。
第十六篇
不会吵架
我虽然算不上性格特别温厚,但从没和人面对面吵过架。至少从我这方来说,与人吵得不欢而散的例子是一个也想不起来。可能其中的一个理由是,我被人说坏话也不那么生气吧。
因为工作关系,在各种场合,被各种人说过很过分的话。而且不只是说,还会被印成报纸和杂志。也不是没被夸奖过,但概括起来还是被诋毁的时候多。比如说“村上是蠢货”啦,“村上是伪善者”啦,“村上撒谎”啦。我可没瞎说,真的有人胡扯这样的话。被人这么说当然心里不舒服(要是有心里舒服的人,那是异常性格)。
但要是仔细想想,被人批评为“你是伪善者”后,能挺起胸脯来反论“不,没有那回事,我不是伪善者”的人,这个世上又有几个呢?至少我是说不出来这样的话。说实话,我会想:“要是这么说,自己内心里也许是有伪善的部分”。
与此同理,我也的确是蠢货,撒谎。任性随便,顽固,同时也见异思迁,没耐性,粗枝大叶,缺乏教养,不够讲究。不合心的事情立刻就忘,毫无意义的无聊玩笑也讲。协调性是零,为人浅薄,思考的内容也浅薄。就是写的小说,再看一遍也很不高明。嗯嗯,尽管以上这些当然可以贴上“多多少少”的注解,但要是都列到单子上,看上去简直像个没有生存价值的废人。要是说此外还剩什么能有人格欠缺的余地的话,也就剩酒精中毒,虐待幼儿和恋袜子癖了吧。
但要是一旦认真审视这些缺点,也就没什么再患得患失的了。被什么人说怎么过分的话都没什么好怕的,也不会格外生气。就好像掉到水池里,全身都湿透了的时候,再被人浇上一瓢水也不会觉得冷一样。这样的人生,要说轻松倒也相当轻松。觉得“这么糟糕的人更要勇往直前”,反而自信源源不断。
要说最能损害一个人的是什么,我相当确信那是方向错误的赞扬。见过很多被人那么一夸奖,反倒变得很糟糕。人呀,要是被他人一夸,就会顺着这个方向勉强蛮干,因此反倒失去本来的自己。这样的例子可不少。
所以,要是你被人无故(或者有故)说坏话中伤,要想”啊啊太好了,不是被人夸奖,真开心,哈“就可以了。不过说回来,能这么想倒是不太可能啊。嗯……
第十七篇
高尔夫球有那么有意思吗
老虎伍兹先生还是那么厉害呀。虽这么说,高尔夫球这东西,我从出生到现在一次都没打过,就连兴趣都没有过,所以伍兹先生到底哪里厉害,是一无所知,毫无概念。只是那样连连取得压倒性的胜利,一定很厉害吧,我只是随便想象而已。
还有,每次看见伍兹先生(叫老虎先生还真别扭)就会想,这个人还真是一直待着帽子啊。说起来,都不记得什么时候见过他把帽子摘下来。简直让人怀疑,难到是洗澡的时候,上床的时候都把耐克牌的帽子笑眯眯地戴在脑袋上不成?(要是这样倒也挺享受的)
我在这里提个建议。不如代替戴帽子,伍兹先生把耐克的商标用墨纹在额头上怎么样?这样就不用脱下又戴上,也不用清洗,也不担心被汗弄脏。而且一生都戴着。耐克的老板一定会很感动:“这样啊,伍兹先生,已经对我们公司的宣传热心到这种地步了啊!:然后一定会把个人代言费大笔往上提。可喜可贺!再说脑门上印着耐克的月牙标记,像包青天一样多帅气。哎?不知道包青天是谁?这样啊,说这些太老的故事抱歉了。
我的熟人里几乎没有打高尔夫球的,甚至可以说对高尔夫球的存在本身有反感的人居多。插画家安西水丸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两个人在晚上喝酒,有时不知不觉就说起高尔夫球和球员的坏话来。不喜欢那个花里胡哨的运动服啦,全都是洞的球形状十分可疑啦,虽说大部分都是乱挑毛病。
水丸先生在学生时代曾在某高尔夫球场打工做球僮,那时在坏心的球员那里遭了各种欺负,从此对高尔夫这东西就深恶痛绝。这种年轻时的所谓原始体验之类的事还真不少。我学生时代在银行打过工,那时每天从早到晚数万元大钞,所以从此彻底讨厌钱……这当然是赤裸裸的说谎(啊——真没劲)。
我喜欢越野滑雪。北海道的高尔夫球场冬天积了雪,就变成出色的越野跑道。平缓的丘陵连绵不绝,四处点缀着树林和池子,周围寂静无声。有时会有北狐,一脸好奇地向这边看。真是相当美好。至今为止,我和高尔夫球的交点,也就这些吧。
第十八篇
奇怪的动物园
我喜欢动物园,去国外旅行的时候经常造访当地的动物园。所以去过世界上各种动物园。
去中国大连的动物园时,有一个笼子,挂着“猫”的简单铭牌。是一个不那么大的笼子,里面有一只猫正趴着睡觉。是只十分普通的猫。心想怎么可能,非常仔细地观察了很久,但无论怎么看,就是从头到脚都理所应当的、茶色的条纹猫。猫团成一团静静地睡,一点没有要醒的样子,看上去睡的又深又熟。
远远来到中国,为什么非要如此热心地看一只普普通通的猫睡普普通通的大觉,我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但这也挺不错的。当然,这世界上睡觉的猫哪里都有,但能看见动物园笼子里的猫的机会可没多少。深切地感到中国还真是一个深奥的国家。
在米兰的动物园,一直和一只熊玩来着。是一只吃树叶的大黑熊。
站在笼子前,看着熊大口喳喳吃着被北风吹进笼子里的大片树叶,好像很香。于是我试着把附近的叶子摘下来扔过去,熊站起来灵巧地用爪子接住,塞到嘴巴里,样子可爱极了。
我那时很闲(一般都很闲),把附近树上的大叶子一片一片地给熊送去,一直送了30分钟。我有时也会非常想吃蔬菜沙拉,熊的心情多少可以想象。动物园相当清静,几乎没有人经过。可是,一次给那么多叶子吃不要紧吧,但愿之后身体不要吃坏了。
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小说中,有一个被外星人绑架,被关进那个星球动物园的男人的故事。笼子(或应该说是玻璃盖的房间)上挂着“地球人”的牌子。那星球的人都来观赏一番。作为“一对”一起关进来的是一个迷人的金发美人。所以,虽然夸张了一点,但被关进动物园的笼子一回说不定也没那么坏。我有时会这么想一想。您觉得呢?不这样想吗?果然是我太奇怪了吧。
第十九篇
只要有路
前面写过不打高尔夫球的事,随便写写续集。我能当场列出大约87条我不打高尔夫球的原因,只举出主要几点的话,是这样:
(1) 一个人不能打,要和他人配合
(2) 要一次一次地走到远处去
(3) 买全工具,携带搬运非常麻烦
(4) 不喜欢那运动服,怪模怪样的
反过来,与此截然不同的就是我喜欢的运动,也就是跑步。跑步一个人就行,只要有路的话随时随地都可以,除了一双合适的鞋不需要别的特殊工具。
正因为如此,我日复一日地跑步,已经坚持了二十年。但最觉得“坚持跑步真好啊”的是在旅行的时候。到了国外陌生的街道,早起在那附近悠闲地慢跑,这真的是种好心情。
不只是好心情,以慢跑时的速度(时速大概十公里)观赏风景最为理想,开车时错过的地方也能看到,又比走路看风景得到的信息多得多。要是有引起兴趣的东西,也能停下来好好打量,碰上粘人的小猫还可以玩一会。要说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时常会迷路。说来也是。在毫无路感的地方马马虎虎乱跑,不迷路反更不可思议。
在芬兰跑步的时候忘了回去的路。出旅馆的时候阳光还照着,但中途开始阴天,风也刮起来,冷的不得了。周围也没有人。自己身在何方是一点头绪都没有。要是那时没遇上那对亲切的驯鹿父子的话,或许就那么冻死了也说不定……这当然是开玩笑,但真的好冷啊。
在意大利中部的迷宫一样的古老城市,把住的旅馆给忘了。跑了大约一个小时,正想着“啊啊好舒服,回宾馆冲个澡吧”,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宾馆的名字了。这可麻烦了,就是想问路都没办法嘛。索性破罐破摔地乱跑一气,竟偶然撞到那个只有点印象的宾馆前面了,算是得以九死一生。要不然不知道要怎么样呢。
在希腊的街头跑步的时候被人叫住停下,邀请道:“大哥,稍歇一会,一起去喝杯Ouzo酒什么的去!”当然郑重地拒绝了(喝了那东西就没法跑了)。但用自己的脚一边在路上奔跑,一边欣赏世界的风景,这真是相当精彩的事情。嗯
第二十篇
体重计
要是问大家喜不喜欢体重计,我猜能听到回答:“那种东西,不就是量体重的工具嘛,没什么喜欢不喜欢的。”这世间的人大多都是这样。或许也有人说:“已占到体重计上就不高兴,体重计什么的最讨厌了。”因为这种莫名其妙的原因被讨厌的体重计真是可怜,我总是不由得同情起来。
老实说,我个人倒是很喜欢体重计这东西。也有过几个体重计,陪伴着我的生活。他们总是在浴室的一角,不声不响,悄悄地度过时间。偶尔被人拉出来,站在上面,听见人说“嗯嗯”或者“啊啊”这样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话,然后又被塞到角落里。这样的体重计,难道不让人觉得颇为可赞可嘉?每次看到体重计,我都会深深地思考,如果我是体重计的话,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度过一生呢?嗯,虽然这样,要说我能不能为体重计做点什么,倒也没什么。
要问喜欢体重计的我,是不是对体重计啦,还是别的什么东西啦都一样觉得可爱,也不是那样。就像对女性的衣服有好感一样,我对体重计有我自己的小小的偏爱。不太喜欢的是最近的那种。一站上去体重的液晶数字就哔哔哔地跳出来。虽然外表看着灵巧,数字也好认,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信赖感,体重计变得像黑匣子,谁都不知道机器里面到底在干什么玩意。说不定假如里面装着坏心眼的小人,一边打哈欠,一边想:“这家伙好像真是挺重的,就算他72公斤吧。”然后对着键盘噼里啪啦地敲出几个数字来。我对这种事性格总是特别多疑。
我个人喜欢的是像以前蔬菜店称输出的那种体重计。把秤砣左调右调,看中间的刻度就能读出体重的简单体重计。虽然用不惯时很费时间,最近也几乎看不到了,但这种很不错啊。我从年末到年初在夏威夷修养了一个月(不好意思)每天都去附近的体育馆,那里放着一个这种古典的体重计,用着非常友好亲密。
在东京连接在外面吃饭,体重涨了。于是下决心借这个机会好好减下去。很认真地节食和运动,瘦了3公斤左右。我坚信减重的秘诀就是和认真、好性子的体重计好好相处。认真地说出这样的话的,大概只有我一个人吧。
第二十篇
鳗鱼
开着从朋友那里借来的,闪闪发光的漆黑梅赛德斯奔驰,在进停车场的时候,把右边的反光镜一下子撞到了入口的柱子上。正想“啊啊,糟了,这可怎么办”,往外冒冷汗的时候,睁眼醒了,是夜里3点42分。
这个梦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一定是叫我今天吃鳗鱼的意思。黑色的梅赛德斯就是鳗鱼的象征,撞了后视镜,就是对吃高卡路里食物的自责的潜意思转换。——这纯属胡说八道。只是今天突然想,那个,嗯嗯,想吃鳗鱼啊。做梦倒是真的。
但是,鳗鱼还真是好吃。瞒什么呢,我非常喜欢。虽然不是每天都吃的东西,两个月总能想起一回。决定“对了,今天吃鳗鱼吧”,然后就吃去了。鳗鱼这东西是一种带着不可思议气氛的食物。“进入鳗鱼店,点鳗鱼,然后吃鳗鱼”,完成这一系列步骤,就可以完结一件心事,有这样一种仪式般的感触。这种说不清楚,难以表达的地方也让人觉得愉快。
但也并非一直喜欢鳗鱼。小时候不知怎么总觉得有点恶心。,就是家人都吃,也只有我一个人不肯吃。但是从人生的某个时期开始,突然变得喜欢鳗鱼了,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变得能吃鳗鱼,已经怎么都想不起来了。不管怎么说,鳗鱼只要吃了肯定会觉得好吃的。
很久以前,在奈良的乡下旅行走路,在一个小镇找到了一家很老的鳗鱼店。进店被引到二楼的日式坐席,点了鳗鱼。。已经是下午一点,我和同伴都很饿了但是最开始倒茶之后就不见人影,料理怎么等就是不来。我倒下睡着等了近一个小时,这期间饿的摇摇晃晃的。我下楼,去看看怎么样了,但下面暗暗的,一点声音也没有,也没有人的气息。客人好像只有我和我的同伴。
边叫着“不好意思”边沿着走廊往里面走。最里面有个像烹饪间似的土屋。我偷偷往里看,就像很久以前波兰电影般的潮湿模糊的光中,一个驼背的老婆婆,手里拿着粗齿木梳似的东西,齿向外侧高高举了起来。然后就在我的注视下,嗖地往下挥,扎到鳗鱼的脖子上。简直就像古老梦中的景象。
我沉默地回到二楼,继续等,过了一阵子,女侍边说着“让您久等了”,边端来了鳗鱼套盒。这是不开玩笑的,毫无保留的,真真正正好吃的鳗鱼。鳗鱼是非常特殊的食物,我打心底这么想。
第二十二篇
要是有餐车就好了
虽然最近渐渐看不到了,可餐车真是个好东西。去旅行时,喜欢到了饭点就走到餐车去,在那里花时间悠闲地进餐。那还是没什么钱的年轻时代,出门旅行只要能坐列车 ,就是勉强也硬要到餐车去。
桌子上铺着白色的桌布(尽管有几处酱汁的旧污痕),用古典风格的金属西餐餐具,要是还有放着一朵康乃馨之类的插花,那就更没什么说的。先点啤酒。冰的很好的小瓶,还有看起来实实在在的直玻璃杯就端了上来。沐浴着从车窗射进来的日光,桌布上映着啤酒琥珀色的影子。
还是在德国东西分裂的时候,坐穿越东德国的列车。记得是丛柏林到奥地利的列车。有餐车,正是我想要的那种古典餐车。穿着白色上装的年长服务员走过来,从口袋中拿出短铅笔,用像听合并症症状似的表情连连点头,沉默地记下点的菜。在那天推荐菜单中,我选了啤酒,汤,蔬菜色拉,胡椒牛排。在上菜之前,我一直眺望窗外的风景,旧东德风味街道,一条接一条地从眼前掠过。秋天的日光平稳温和,建筑的房顶散出明亮的光。有河,有树林,有柔软的草原,天上的云缓缓地流过去。如果说有什么让人抱怨的地方,那就是上的菜难吃的要命。要说到底有多难吃呢?这么说,十多年之后的今天,那个难吃劲儿也能回忆的一清二楚,就是这么难吃。
这么漂亮的餐车,还能拿出这么难吃的料理,东德这国家也长不了吧。当时真真切切这么想来着。实际上几年之后东德这国家究竟是没有了。啊啊,倒也不是说餐车食物太差的国家全都会那样完蛋的。
以前,想过要写一部以餐车为背景的短篇小说。男人一个人旅行,在餐车和一个年轻女人坐到一张桌子。男人点了牛排三明治和啤酒,女人只点了法式浓汤和水。女人一边喝水一边讲起不可思议的故事。她带着一根泡在酒精里的拇指旅行。她把瓶子从包里拿出来,,放在桌子上。挺有意思吧。但到底没有写。这也是因为,世界上已经看不到餐车这东西啦。
第二十三篇
圆周率大叔
因为早上起得早(通常是五点左右),经常听广播。在厨房做咖啡,烤面包的时候,通常开着nhk的清晨节目。也并非热情开心地听着,反正没什么别的事做,有意无意听着而已。
早上六点钟听nhk广播节目的人——大概可以想象——都是老人。广播员也都说些以老人为对象的话。读的来信也大都是老人写的。音乐也不是Matchbox20的“精选集”之类的,而是大田区儿童合唱团唱的泷江太郎的“花”之类。播放的都是这样相当老气的东西。
不过,最近听到的,在节目里读了一封60岁男性听众的来信。这个人有一天决定尽量背诵圆周率。现在已经背到了600位。每天早晨都哗哗地出声背一遍。这么做是为了防止脑老化。这世间真是有各种各样的人啊。
但是我想,这样的人,会不会也许在家里并不那么受尊敬。每天早上都大声背上600位圆周率,家人也应该渐渐觉得不耐烦了吧。虽然的确是了不起的成就,但现实生活中也没有什么事情是需要600位圆周率的。
过去在某地有类似研究所的地方,把圆周率的数字编码化,用强力电波源源不断地发射到宇宙去。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为什么要发射这样的电波呢?是为了要和也许在宇宙某处存在的、有智慧的外星人接触。那为什么要用圆周率呢?因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例是万国共通的,或应该说是宇宙共通的东西。什么样的文明到了一定阶段,都会发现圆周率。所以说圆周率把握得多么精确就是文明的一个尺子——听说过这样的事。
所以说torafaurma星的人要是解读了发送的电波,就能认识到“啊,老大,太阳系那边啊,好像有知道圆周率的文明!"(还是受到过去日活电影影响的外星人)”哎?不好了啊!都知道600位了,这麻烦啦,这要过去一下,不得有氢弹什么的招呼过来啊!”这样是不妙了。
可是我为什么要在早上五点担心torafaruma星人呢?说起来,还不是因为那个什么圆周率大叔的出现嘛。nhk广播也挺困扰吧。
第二十四篇
中央公园的隼
这一阵子,清晨还早的时候到中央公园跑步,在储水池的铁网上看见一只隼。以前只在动物园的笼子里见过隼,吓了一大跳。这又不是山里,是纽约的正中央,不由得使劲揉了揉眼睛。但无论怎么看都是都是只隼,一定没错。我站了一会,注视着那光润精致的羽毛、那冷酷又野性的瞳仁。心里感叹,这是多么美啊。
去纽约大多住在东区或者中央公园附近的miottown的宾馆。要就地域来说,我倒是更喜欢再往南些、书店和二手唱片集中的威莱吉区或者苏豪区,但还是敌不过早晨在中央公园跑步的魅力。忍不住还是住在上城区这边了。甚至觉得,要是没有纽约公园,可能不会去那条街吧。
但我不知道的是,我看见的隼是一个“大名人”,隼大都在悬崖峭壁上做巢,想想纽约的摩天大楼,的确是像“悬崖峭壁”,中央公园里的小鸟和松鼠作为食物也没什么不方便。这么说来,这只隼在大城市的中央过的是悠然自得(虽然不敢肯定)。夫妻俩住在一起,好像还已经生儿育女。变成食物的松鼠和小鸟可能麻烦大了“哎哎!真的假的啊!”但这是自然守则,没有办法。
“借用摩天大厦筑巢的隼”,听着真帅气,不由得憧憬起来。但其实我有极端严重的恐高症,根本没法在那么高的地方生活。或者是,有恐高症的人原本就不能当隼吧。
在中央公园跑到上城区,然后转个圈回旅馆,大概近10公里,正是舒服的距离。空气也好,公园里几乎没有交通信号。季节是秋天,微微出汗的程度。淋浴后换好衣服,走进附近的咖啡屋,点一份香肠鸡蛋和煎薄饼当早餐。一边喝热热的黑咖啡,一边还想着隼的事。那隼君可找到了全套的早餐了?
我几乎愿意打赌,早上六点多的时候遇见一只美丽的隼,像这样美好的一天,可是不多的。
第二十五篇
恰似恋人
在特定的情况下,有的歌一定会浮现在脑海中。比如在天空净朗的夜晚,抬头看星星的时候,总会随口哼唱起一首叫《恰似恋人》(《Like someone in love》)的老歌。在爵士乐中,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标准曲,大家听过吗?
最近突然发觉
不知从何时起
独自凝视星空
或倾听吉他的旋律
恰似恋人
恋爱就是这样。意识像蝴蝶一样,飘飘摇摇地彷徨在愉快的地方,忘了现在在做什么,等倏地回过神来,很长时间已经过去了。有首和歌说:“相思颜色浓,惹人垂问之”,和这个是一样的。
我想,恋爱最好的年纪是16到21岁吧。当然每个人都有差别,不能简单断言。要是在这之下看上去总有小孩子气,有些地方让人忍不住发笑。反之到了20多岁,总有些现实的障碍缠在里面。年纪再大的话,有了多余的智慧,嘛,就有点“那个”了。
十几岁后半的少男少女的恋爱,感觉就像有恰到好处的风穿过一样。深奥的事情还都不懂,现实中也有轻率胡闹的时候,但正是这样,才对事物充满新鲜和感动。当然这样的日子转眼就过去,等到发觉的时候已经永远的失去了,但只有记忆还鲜明地留着,十分有效地温暖我们剩下的(多是痛楚的)人生。
我一直在写小说,在写东西上,这种感情的记忆非常重要。就算上了年纪,心中仍留着这片栩栩如生的风景的人,就像是体内的暖炉保存着火苗,不会凄凉地老去。
所以,就算是为了储存宝贵的燃料,年轻时最好使劲儿恋爱去吧。虽然金钱也重要,事业也重要,可能认真地眺望星星,被吉他的旋律吸引,如痴如醉的时期,在人生中只有那么一点,又非常美妙。不过,放心大胆地忘记关煤气、从楼梯上跌下来这种事,偶尔倒也是有的呀。
第二十六篇
太卷和棒球场
我18岁的时候作为大学新生来到东京,从那以来,一直是养乐多燕子队的球迷。当时的名字叫产经原子队,弱小的一塌糊涂。总是最后一名,顶多是第四、第五。为什么要支持这么弱小的球队呢?简单来说就是喜欢神宫球场。既喜欢球场,也喜欢球场周围的景色。所以结果就成了支持今天的燕子队。当然也有反巨人队的时候。即使是这样,可悲可叹的比赛也实在是太多了,经常在场外的草地上泪水连连。
最近在医学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如果支持的球队赢了,体内就会分泌出更多的某种分泌物,使人活性化,变得精神抖擞。”不由得愕然了。那就是说,比比这32年间的通算胜率,比起做燕子队的球迷来,做巨人队的球迷人生要远远地充实得多了啊!这话说起来有点多余。现在再知道这些也很纠结。不由想要大喊:喂!把我的人生还给我!把我珍贵的分泌物还给我!
过去在青山,有一家去神宫球场之前顺便去的寿司店。那里的便当里给做一种特制的太卷。傍晚6点之前几乎没有别的客人,老板也不在店里。在吧台上喝着啤酒,配着白身鱼的刺身小菜,望着相识的年轻职人做太卷。在不远的地方,棒球比赛终于就要开始。这种情形,应该可以说是人生的“小确幸(小而确实的幸福)”吧。
我的太太不去看棒球。所以有时约别的女孩去球场。职人会打招呼“今天(罕见)有约会啊。”我回答;“是啊”。坐在场外席,吹着夏日傍晚的风,用纸杯喝生啤,分吃刚做好的太卷。那个时候还可以就像这样:“棒球?嗯,好呀,去看吧”。身边有不时几个可以轻松地约出去搞点活动的独身女孩,最近这样也没有了。大家都结婚有了小孩,过着棒球不值一看的日子。我在国外生活的一段时间里,养乐多的队员几乎都换了一批。人生不在意人的事情,只是兀自流过去。总给我做太卷的年轻职人在很久以前独立开店,搬到很远的地方。不知何时,那个寿司店也再也不去了。
但太卷真好啊。康吉鳗呀,鱿鱼呀,鸡蛋厚烧呀,鸭儿芹呀,葫芦干呀,各种各样的东西像是猫到一张被子里似的。光看着就心情愉快。顺便说,大多数女人好像都很喜欢太卷两端馅露出来的部分,为什么呢?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连载】村上收音机(网友翻译):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