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不务正业竞争力
文/陈 言
在中国,他开创的文学热潮绵延近30年,《挪威的森林》重印15次,个人图书累计销量突破3150万册。其实,你或许并不知道,作家之外,村上春树还是翻译家、爵士乐爱好者、31年从未间断的超级长跑者。
村上春树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若没有迷醉于音乐,我可能不会成为小说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的大学生也和欧洲的青年一样,在那个迷茫的年代里尽情释放着骚动的青春。逃学、集会游行、约会、打工,其余时间他泡在歌舞伎町的爵士乐酒吧里。后来这段经历被他写进了《挪威的森林》,书中感性、青涩的少年高中毕业生渡边来到东京上大学,就碰巧遇上学生运动的政治季节,也遇到了心动女生直子。渡边一边躲进音乐世界,一边面对现实生活的种种。自己在变,女朋友在变,周遭环境也在变,如何顺应下去?那种对个体孤独生活的阐述,对生命消逝的无奈,引起众多青少年的共鸣。
因为喜欢爵士乐,1974年,25岁的村上春树和夫人在国分寺开爵士乐酒吧。这个酒吧的店名取自在三鹰寄居时养的一只猫的名字。
爵士乐酒吧一开便是七年。但正是这七年相对无所事事的生活,让村上春树开始有一种要自己写一部小说的强烈冲动。他到新宿的纪伊国屋书店,买了一沓稿纸和一支5美元的水手牌圆珠笔,开启了自己的作家生涯,一写便是三十多年。
几乎在村上春树所有的作品中,都可见西方音乐对他的影响,不论古典乐还是爵士乐、摇滚乐,村上春树总能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反过来,许多原本不流行的音乐也会因为村上春树的喜欢而变得流行起来。比如《1Q84》中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其唱片就因村上春树而大卖。如今村上春树还经常听另类摇滚,喜欢R.E.M.、电台司令乐队。比起英国,村上还是更喜欢美国的摇滚乐。开车时听,跑步时带着Pod也听。
与翻译和爵士乐相比,村上春树对于跑步的热爱可以说近乎疯狂。
1982年的秋天,村上春树开始跑步,之后的31年,他就像一架运转精准的机器每天早上5点前起来,先伏案写作四五个小时,然后就换上鞋子出门练跑。31年,从未间断。不仅如此,他每年至少还要跑一次全程或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东京、雅典、波士顿、纽约等许多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没有人知道村上春树这样坚持跑步的原因。但在33岁的那年秋天,村上春树曾说:在这个年龄,基督死去了,菲茨杰拉德开始走下坡路。这个年龄也许是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村上春树开始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开始长时间伏案写作,过一种特别规律的生活。而在此之前,他是酒吧的老板,过着慵懒、漫无目的甚至是放纵的生活。他酗酒、抽烟,两根手指被烟熏得蜡黄。
中国作家梁文道曾这样解读村上春树这样痴迷跑步,把自己所拥有的才能,专注到一点上,这是精密的状态调控,更是捺着性子的计划执行。对作家而言,写文章本身或许属于头脑的劳动,但是要写完一本完整的书,不如说更接近体力劳动坐在书桌前面,精神集中在镭射光的一点之上,从虚无的地平线上升起想象力,生出故事,一一选出正确的用语,所有的流势全部保持在该有的位置上这样的作业,比一般所想象的需要更大的能量,且必须长期持续。跑步,或许就是村上春树自我训练的独特方式吧。
日本80后作家加藤嘉一是村上春树的粉丝,我也是长跑运动员。我知道,如果不会享受孤独,就没法跑下去。村上春树是一个很具有孤独感的人,他从来不上电视,不参加任何宣传活动,也很少拍照片。在《1Q84》里,过着简单自律生活的青豆,其实就是村上春树自己一部分的化身。他具有80后最不具备的东西,就是保持自己的节奏,和这个世界保持距离。他说。
本文原载于《教师博览》。
文艺连萌——对抗凶顽世界的力量
观点|村上春树:不务正业竞争力: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