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村上春树的初次邂逅(中)
栾钫媛
记得我第一次读村上,是在一个无雪之冬,在家中小小的书房里,依旧是要写作业的一天。我偷偷拿起那本包有硬硬的壳的《1Q84》,那是我第一次有那样一种感觉,时间仿佛凝固,失去了流逝的能力。我翻完一本书,不禁抬头,才意识到已是深夜。从来没有一本这样的书,感觉离我那么远,又这样近。
红线
初次与村上作品见面说来有点搞笑,是在我朋友家看到的,她对我说了她对这本书的看法,《挪威的森林》是一本黄书。别见怪,那时候还是初中生而已。直到后来,我自己买了这本书,才知道根本是本好作品,非常清澈,包括性描写。
翎°
最喜欢的男生爱看村上,问他要书,他给我一本《天黑以后》。那时候高中住宿,熄灯,就着手电看到凌晨三点。记不清内容,只有模糊的清明感,后来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村上。
FZQ
我读过的村上先生的第一本书是《挪威的森林》,是在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后才购入阅读,读过之后萌生出“没能早点一读为快”的想法。村上先生在其作品中营造的孤独感和距离感无不取材于近在咫尺的周边环境,写明道尽了诸多人内心深处不可轻易向人诉说的细腻和冲动。
陆小鱼
阅读《海边的卡夫卡》那时的场景,那种全身心的投入,自身与故事的交融已经很久没从其它小说中体会到了,所以很是怀念。世界是隐喻,人生得到了新的体验,虽说很早便知道村上,但真正接触他的文学还是两年前,大一的时候。一切说不定都是被安排好的邂逅。
面包羊角
初识村上春树也是《挪》,读完之后我总幻想着一片片森林,每个人都处在自己的森林之中,越走越深,往外走的人走着走着反而又转回原点,总是难以走出,但也许不必偏要走出来,在自己的森林里徘徊来去也未尝不妙。村上的作品里metaphor总是无处不在,《海边的卡夫卡》里的多处隐喻更是让我乐在其中,也许村上作品中的隐喻于我才是最有味道的。
Oscar.Au
第一次邂逅是朋友推荐,然后就买了《挪威的森林》,看完后有一种很真实的感觉,对于平时不怎么看书的我来说,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孟晴
大一上学期,在秋季的午后,趴在床上翻着《挪威的森林》。渡边很普通,像太多我们中的一个人。我一直觉得,他自己都搞不懂,或者说没想要弄明白,他喜欢的是直子,还是绿子。其实,两个人代表的是他的白天和黑夜,一边是梦幻,一边是对生的无限想象,和两个人在一块儿,他都会回到自己不太正常的那个状态。不过,他应该是热爱生命的,只是不愿放弃,和直子在一起时的那种诗意的彷徨,毕竟,直子有一种太强的吸引力,那么纤弱,又那么通透。而绿子,让他感觉自己好像已经不再活着,因为和她在一块儿,他再也读不懂,自己和直子在一块儿时的挣扎。那之后,自己笑了。原来有一种信仰,叫村上春树,让我们甚至无法轻易松开,这种奇怪的折磨。
qianfang
书名听说很久了,去图书馆想找本小说看,刚好看到这本书,便借来看看。看完觉得男主真像我曾经喜欢的那个男生,话不算很多,却很讨各种女生喜欢,一个追风的男子。
梦到内河______
最初是慕名看了他的《挪威的森林》,没太看懂,不过也并没有跟其它同学一样散布”好黄”的浅见。又一次偶然的机会看了《舞舞舞》,在好长时间里精神亢奋得不得了,回味无穷,于是才开始正经看村上的作品,陆陆续续看了几乎他所有的长篇小说。
到现在,本科毕业论文是写村上,论《挪威的森林》当中死亡之于成长的意义。年初买的新书,被我翻来覆去看了四五遍,书里全是笔记和书签。相关的学术论文看过好些,弄懂了之前不懂的地方,却也觉得往深了剖析没意思。村上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故事情节,而在于小说的细节,离了文本,村上的灵魂就已蹿开了。
JiJi
那天朋友买了很多书带回宿舍,一眼看中《挪威的森林》,不由分说“抢劫”了过来,在书里得到的另一个世界真实又虚幻、甚至能切身感觉到我与直子有心灵的默契。一遍一遍的读,每次都觉得还能、还想要再深入去感受,这就是吸引吧!
潘羽伯韬炒茄子
我第一次遇见村上春树,是在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文学部。那是初中三年级的过年前的冬天,我在图书馆书架上发现了一本没有封皮、书脊没有烫字的蓝色的厚厚的书。我只是好奇地拿来看,翻开是《挪威的森林》(好像大家都是从这本开始)。然后再翻,是小学生歪歪扭扭又难看的笔迹——“这本书的作者真黄”这样的字(这是大实话),然后我就果断的借了这本。当时我从图书馆去妈妈单位复习,在小桌子边看书,天气又冷,我又看得面红耳赤。但是我当时就有一种忽然感受到了很多别的东西的感觉。后来我总是去借村上的书,并开始一本一本地买,开始和身边的人说起村上,慢慢的就变得习惯村上了。啊啊就要高考了,还在这里上微信,剁手啊。不写出来真是憋着我了。
黑泽枏
大连有个美丽的港湾,港湾有个安静的书店,我经常去,村上的书从来没看过,而我完全是被书名吸引,是《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用了一下午粗略看了一遍,又用了两周仔仔细细读了一遍。我是个读书慢且咬文嚼字的人。我无法说出他带给我的感受,只记得我去找过巡礼之年的唱片,把万年不变名字的文件夹改成了多崎作……
黄思敏^野猫^
高中读过《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只觉奇幻。工作后,2年前去东极岛游玩,看到朋友的床上放着村上的《 斯普特尼克恋人 》,回家后读《挪威的森林》,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银玲
初识村上,源于那本《海边的卡夫卡》,那本书是从舍友那里借的。 我就在宿舍的床上,借着昏暗的灯光读着书,边读边思考。在《海边的卡夫卡》里,我看到一个孤独的灵魂和我对话,我想那时我孤独的心找到了宣泄的窗口。原来这个世上,我并不孤单。
李真真理
初遇村上的时候我还是一名高中生,那时并不了解什么是孤独、什么是爱,懵懵懂懂看完了《挪威的森林》,脑中残存的仅仅是零零碎碎的片段。研究生生活时又把这本书拿出来读了一遍,便一发不可收拾的迷恋上了村上的世界。只有时间不会辜负美好,遇见村上,在不那么惊慌的年龄。
没有色彩的郭哥哥
初识村上,是朋友推荐的。他说他看过《挪威的森林》好几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我想去体验他口中的特别,在书城推荐的架子上开始了我读村上的征途。读他的书,是在读自己的人生,有种亲切,有种莫名的悸动,我想这就是和一个作家一本书的缘分吧
,
初识村上春树,是在图书馆里,偶然翻到他的《且听风吟》,一口气读完,从来没有过的体验,他好像就站在我面前跟我讲那些话,恩,真的相逢恨晚。
初夏薇风
清楚的记得那是今年4月13日的傍晚,我偶然在学校书店的一隅处发现了一本名叫《挪威的森林》的书。记得之前有一位好友已经买过,我因好奇也买了一本。到了教室之后,便急不可耐的翻开来读,时隔一个多月,我仍然记得当我第一次读到村上的文字时内心产生的强烈的共鸣和相逢恨晚的感觉,甚至不由自主的内心翻腾。不满十九岁的我称不上满腹诗书,只是对偏爱文学罢了。从前读书只是为了充实自己,增长见识,但村上的书偏偏能直击人类内心最柔软,最不能触及的地方,而且一针见血,鞭辟入里,震撼巨大。渡边君说过:“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愿意失望罢了。”没错,我们不愿失望,宁愿孤独,而能把孤独写的如此充满美感之人,唯有村上。
不同年龄段的人读村上,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人生总是在不断前进,我们身后没有退路,羊男说:“跳舞!不停的跳舞!只要节奏响起,就不要停!”生活亦是如此,只要活着,我们就要跟着生活的节奏不断前进,不断奋斗。即使奋斗的过程中孤独一人,只要能有精神上的满足,那孤独就是一种美,一种享受,失败了也不要绝望,因为“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的绝望”。
爱上村上的文章后,我更爱上了孤独,孤独使人清醒,能让人独立思考,冷静判断,这也是一种成长,村上的文字挖掘了人类灵魂深处最值得思考的东西,让我对人生的看法也有了极大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令我受益匪浅。
森林夜话(16)| 与村上春树的初次邂逅(中):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