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一百的感觉--读村上春树

现代都市生活光怪陆离,常常出现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所鼓吹的“生活模仿艺术”的有趣或无趣场面。例如不少女生看完日剧就觉得一定要找一个木村形的男朋友,又例如看了刘韧写的《知识英雄》,很多中年一事无成的男人决定加入互联网行业,不管后果如何,当事人起码首先被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还有,自从村上春树的那篇《遇见百分之一百的女孩》被介绍到中国来之后,“百分之一百”又模糊但顽强地成为很大数量的一类人量度情人的标准。

村上春树这篇早年刚开了头就煞了尾的短篇小说,写了一个百分之一百男孩和一个百分之一百女孩在街角相遇(注意,只是指他们内心感觉到对方是百分之一百而已),在令人晕眩的感动之后,他们双方都不约而同地怀疑幸福怎能来得如此轻易,于是决定分手之后再重新相遇一次,如果那时彼此还觉得对方仍是百分之一百的情人,那么就证明一切是真实的。于是他们分离了,同时经历重病而失去对那段百分之一百经验的记忆,数年后再度相遇,被时光磨损的记忆只能带来淡淡的熟悉感。百分之一百的感受就这样成为作家纸上的一段含混而抒情的叙述。

无疑,数码年代中人与事都变化得很快,因此“百分之一百”这种对完美典型的坚持,向往那种宿命的、被决定了的唯一的心态,无疑使当事人心理上有一些安全感,虽然不至于用“顾盼自雄”来形容,也足以让一个平庸的城市人觉得自己和身边的同事、同学就是不一样。但是所谓的百分之一百女孩或百分之一百男孩的标准是哪里来的呢?一个人一定要相信找到会和自己百分之一百合拍的人才敢投入感情,这是不是太算计和懦弱了一点?

或者,更多时候我们夸张了对恋爱的辨识能力,沉迷于比较、琢磨和掂量,有时过分轻易地放弃手里平凡的幸福,有时却又过分执着于一个错误的选择。大千世界,50亿人聚散离合,要苛求自己去预约一场完美的恋情,简直和在中国找到不含泡沫的股票一样难。我辈凡夫俗子,也没有什么理由奢求命运为自己安排完美的情人(即使有人觉得自己百分之一百虔诚) ,没有一把天上的尺可以丈量速配指数,如果始终想望着遇到“百分之一百”的情人,困难程度大概就像张爱玲说的那句著名的“没有早一天,没有晚一天……”那样不可思议吧。而且不要忘记了这个故事里的男女也是打了一个招呼心如鹿撞之后就一别半生,虽然感觉绝美,也未免太难承受了。据说,最有感情智商的人是懂得在偶然的聚合里把握彼此发散的光亮,至少听上去真实一点,人道一点吧。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百分之一百的感觉--读村上春树: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表情
还能输入2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