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内心的宁静
劳伦斯在他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有一样东西我会矢志不渝,拼死力争,这就是内心那点安宁,方寸之间的和平。"渴求内心的安宁与和平这是许多现代人的愿望。在一天的奔波劳累之后,拥有片刻的余暇静心地读上几页书,那该多大的享受啊。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身处都市,心灵正被日益狭小的生活空间所挤压。许多学人提出的寻根,寻找心灵家园,并非语出无因。面对眼花缭乱纷至沓来的时尚,你我无力扭转;面对商海潮流物欲滚滚,谁人能完全置身世外,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做个清醒的旁观者。让书一洗尘心与浮躁,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书中山水亲吻,让生命融入智者创造的清新世界。
读书,最大的意义在于感受。让书拉开心灵与现实的距离,记丑恶、虚伪、疲倦、烦恼统统让位。你的一颗心在温暖的书的海洋复苏,打开每一扇心窗,让阳光照进来,驱赶走阴霾。
打开书本,读读鲁迅的《野草》,徐志摩的《志摩的诗》、汪静之的《蕙的风》或胡风的《野花和箭》。这些诗集带着一种深沉的历史回声和清丽的诗味艺韵,让我们忘情其中。让人不由地想起,竖在阿尔卑斯山谷的那块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
读好的书,犹如和高尚人的对话,此言不谬。读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感觉是在读自己,是在叩问自己的心灵,倾听自己心灵的回声,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游历,或小桥流水,或茂林修竹,或雕梁画栋,或曲径通幽,无处不是令人流连忘返的景点。悲欢变情,如激弦、如幽曲,掩卷犹余音颤袅;奇句妙语,如泉涌,如露凝,读来真口角噙香。
读书须选择。个人品味的高下读书也会有天壤之别。开卷并非都能受益。但这世上确有一些人一些书让我们长久地感动,让我们沐浴阳光里,无所畏惧地面对一切。像陆幼青的《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记)》便是。"在你走过的一座遥远的山里,向阳的山坡,/在一段久没走过的田埂,草丛中,/在枯涩昏暗的台灯光圈外,冷落的花盆中,/在为典礼而忙碌的皇家园林中,精致的圣坛,/有一些小小的,名叫做向日葵的植物在生长,/笑脸为形,真金如色,且懂得寻找阳光。/让我们入静,/意念春光。静享人生……"
再读劳伦斯
学生时代偷偷读过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长篇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日前又在广州买回了一本他的短篇小说集《玫瑰园中的影子》。作为小说家的劳伦斯知名度是很高,因为他写作大胆追求唯美。劳伦斯小说中体现了他那竭力摆脱社会强加在人人头上的戒律法规和心理压抑的思想,提倡人类的纯真精神。他认为,拯救人类的文明的唯一方法要建立在新型的人际关系上。对于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尤其是婚姻关系,给予了重墨描写。劳伦斯盼着一个人人都献身的新世界,不受社会阶层、种族思想、宗教信仰以及家族的羁绊。
劳伦斯一生还写过几百首诗,这,我先前并不知道。在自传中他这样写:"23岁那年,一个女孩抄了我的一些诗,背着我送到《英国评论》杂志,这些诗在主编福特·麦多克斯·胡弗手中获得了辉煌的新生。胡弗实在太好了,他不仅发表了我的诗,还请我去见他。那女孩就这样轻而易举把我推上文坛,就像一个公主为轮船剪了彩,船从此下水入海一样。" 劳伦斯走上文坛是戏剧性的,而且是由写诗开始的。
劳伦斯的诗我只读过四首,近百万字的《劳伦斯文集》中也只收了这四首。从这四首诗看。诗人的劳伦斯显然逊色于小说家的劳伦斯。他诗理性色彩太强,缺少引人的意境,甚至不及他在小说创造出的局部。像《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康妮在仆人小屋前摆弄稚鸡的描写;像《玫瑰园中的影子》中她重访玫瑰园里的描写无不显出作家杰出的写作才华,驾驶语言取法自然浑然天成的功底,慑人心魄,读之难忘。
文学的魅力是语言的魅力;文学家不是演讲家、不是政治家。作家的理想信念思考是赖于语言这一载体实现的。劳伦斯的小说尽管曾遭受当局查禁的命运,但他语言中传递出的思想是深远的伟大的也是有着永久生命力的。我以为读诗歌,尤如儿时吃糖精,初尝是苦的,历久才感觉其甜,多吃即涩,少吃则甜。劳伦斯诗歌中尽管一脉相承的是他的人本思想,但却缺少语言的美感和诗意的构筑,就如一支甘蔗,放得久了,水分散失,食之无味了。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寻求内心的宁静:等您坐沙发呢!